《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02
时间:2021.02.22
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
阅读一整本书,特别是又长又难读的一本书,要面对的是一般读者很难想象,极为艰困的问题。
当我们提到读书的时候,所说明的阅读规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比较易于阅读的资料。
1、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知识”在这样的书中被广泛地解说着。
一本书,如果主要的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expository)的书。
2、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对于作者所提出的讯号视而不见的读者,比你想象中还要多得多。
许多人会忽略书名或序言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要将手边阅读的这本书做分类是毫无必要的。
书名有时会让书籍的分类变得比较容易一些。
再强调一次,光是将书籍分类到某一个种类中还是不够的。要跟随第一个阅读步骤,你一定要知道这个种类的书到底是在谈些什么?
书籍主要两种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3、实用性 vs. 理论性作品
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
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
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虽然实用的书都是滔滔雄辩又忠告勉励,但是滔滔雄辩又忠告勉励的书却不见得都实用。
有时候,从书名或前言等还是无法分辨出一本书的类型时,就很必要从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观察
一本实用的书会很快就显露它的特质,因为它经常会出现“应该”和“应当”、“好”和“坏”、“结果”和“意义”之类的字眼。
首先,你要学习去怀疑一切。在书籍分类上,你要有怀疑心。
4、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照传统的分法,理论性的作品会被分类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等。
以历史书来说,秘诀就在书名。
科学类的书名所透露的讯息,通常比历史类的书要少。有时会出现“科学”两个字,但大部分出现的是心理学、几何学或物理学之类的字眼。
哲学比较像科学,不像历史,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而非发生在过去的特定事件,不管那个过去是近代或较远的年代。
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第七章、透视一本书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任何一本值得读的书,都会有一个整体性与组织架构。否则这本书会显得乱七八糟,根本没法阅读。而烂书就是如此。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就是说你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跟说出这本书是什么类型是不同的(这在规则一已经说明过了)。
一本书就是一件艺术品的立场来说,书除了要外观的精致之外,相对应地,还要有更接近完美、更具有渗透力的整体内容。
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以此来了解整本书的整体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一本好书,就像一栋好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秩序地排列起来。每个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最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虽然他们通常比一些差一点的书要复杂一些,但他们的复杂也是一种单纯,因为他们的各个部分都组织得更完善,也更统一。
1、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说明他整体内容的设计。就这一点而言,论说性的书籍不同于小说。
首先,一位作者,特别是好的作者,会经常想要帮助你整理出他书中的重点。
其次,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
2、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一份说明清楚的摘要会指出全书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你看不清楚这些构成部分,就没法理解全书。同样的,除非你能掌握全书各个部分之间的组织架构,否则你也无法理解全书。
用两个步骤来掌握一个复杂又未划分的架构,要比一个步骤容易得多。第二个规则在指导你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第三个则在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
可以依照第三个规则,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所以也不值得为任何一本书写出一个完美的纲要。你只要尽力而为就行了。
你的大纲是关于作品本身的纲要,而不是这本书要谈的主题的纲要。或许某个主题的纲要可以无限延伸,但那却不是你要为这本书写的纲要——你所写的纲要对这个主题多少有点规范。
你用不着跟着书上所出现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
3、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写作与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
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则是以制造骨架为开始,但却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
对一本书来说,血肉跟骨架是一样重要的。书,真的就跟人或动物是一模一样的。——血肉,就是为纲要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解释,或是我们有时候所说的“解读”(read out)。血肉,为全书增添了必要的空间与深度。对动物来说,血肉就是增加了生命。因此,根据一个纲要来写作一本书,不论这个纲要详尽的程度如何,都在给予这本书一种生命,而这种效果是其他情况所达不到的。
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这确实是优秀写作的基本准则。
4、发现作者的意图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主要的问题很复杂,又分成很多部分,你还要能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
不只是有办法完全掌握住所有相关的问题,还要能明智地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来。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哪个问题要先回答,哪些是后来才要回答的?
可以列出简短的公式: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以上是理论性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以上这些都是实用的问题。
5、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运用这前四个规则,能帮助你回答关于一本书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整本书谈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