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字文举,生于公元153年,卒于公元208年,鲁国(今山东济宁市曲阜市)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关于孔融的轶事典故有许多,譬如《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
孔融一个文人,怎么当上北海相呢?《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孔融为北海相。”从中看出,他不依附董卓,董卓使坏,举荐他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今山东昌乐区域)为国相。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共同谋划,因颇有政声,被时人称为“孔北海”。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期,孔融的政见多与曹操相左,“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如曹操为筹集军饷发布“禁酒令”,孔融就写成《与曹操论酒·又》,历数酒的功德,指出曹操禁酒实为违犯天功人心,使曹操十分难堪。再如,曹操平定袁术后,曹操的儿子曹丕私纳袁术的儿媳妇甄氏。孔融讽讥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一时不解,问孔融“出何经典”。孔融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来,曹操既积嫌忌,让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又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斩首,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后汉书·孔融传》中也记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妻、子皆被诛。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寄他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
孔融的文学作品,《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现只有明朝张溥编辑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83载有孔融《春秋杂议难》五卷、集十卷。关于孔融的评价,笔者赞同《三国演义》中的“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