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第7天(20180618)
看是行为,见是结果。一个人只能见到自己想见到的东西。宗教认为,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哲学的表达是,存在即是被感知;心理学上说,你看到的,就是你要看到的;艺术的阐述是,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没有发现美的眼睛。
你看到世界的状态就是你心的状态。
王阳明经常在讲的一个问题是:心外无物。就是说,你的心之外是没有世界的,世界是你构建出来的。
就好比说,世界上是没有“颜色的”,只有物理世界所说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颜色,就是我们的眼睛特有的构造机制跟电磁波的一个化合产物。同样的一件衣服,有的人说是红色带点黄,有的人就会说,那是正红色,还有的人会说,那是黄色偏点红。这就是每个人的感觉系统制造的结果。
再比如说,我们的耳朵只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那么,10公里外的森林有一棵大树轰然倒地,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可是,如果我们听不到,我们就认为它是没有声音的。
你是一切的根源。
佛教认为,人的外在世界,就是所谓的“境”,是由“心”产生的。相由心生,境由心生。
同样,犹太人的《旧约》箴言篇第23章第7节的一句话是“一个人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第4章第23节还有一句话“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一旦你认定什么,你就会爱上你的认定,出于人的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着这个目标推进,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每个人都在努力为自己的论断寻找证据。如果你坚信世界是美好的,你一定会忽略或者忽视那些阴暗的事物,去发现世界上到处都是美好的事物;如果,你坚信人是可以信任的,你就会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接纳他人;如果你坚信自己是可爱的,那么你就会充分感受到他人对你的爱,喜欢和发自内心的笑容。
诗人鲁米有一段诗,
注意看那些
在窗户光线里移动的尘屑,
它们的舞蹈就是我们的舞蹈。
我们鲜少用心倾听我们内在的音乐,
但我们莫不随着它起舞。
如果眼睛瞎了,心就点亮了。
眼睛瞎了,视觉感觉器官丧失功能,客观世界反映到大脑的一个重要通道关闭。一个人能所认识的世界,就变成内心构建成的世界,心就此点亮。
从前我是瞎的,现在我看得见。
从前,我是瞎的。这里的“瞎”,是一个隐喻,我们经常对生活中和我们身边存在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就像一个母亲,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努力,成绩不够好,表现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却忽视了孩子身上具备的优点,他(她)很善良,有规则,知道感恩,等等。这样的母亲,就是“瞎”的母亲。
现在,我看得见。见是内心的表达。我的内心是阳光的,我就会看到真、善、美。我从内心发出爱,就会见到,我的父母是慈爱的,我的孩子是可爱的,我的爱人是有爱的,我周围的人群是友善可信的。我的内心是美的,我所见到的世界就是绚丽多彩,美丽的。
看,这个行为很简单;见,却是各不相同。
知识窗:
基础心理学对“感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感觉:一种被激活的感受器(如眼睛或耳朵)创造某种神经信息模式的过程。这种神经信息模式在脑中代表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并且能够启动这种外部刺激的初期体验。
换能:是指将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信息的感觉过程。
感觉适应:是指感觉器官对于持续存在的刺激做出的反应越来越小的现象。阈值是指产生感觉体验的最小当量的物理能量。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就是感觉阈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