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药店品牌不适用“给货带人”的自媒体变现流量新策略?
先说三个“不”的原因:
1、市场习惯需求不匹配:首先看这“给货带人”的四个字,它很明显的指向一个核心就是“货”,所以能带去人的首先得是人对这个特定的“货”的需求。这种方式塑造的也是这个“货”的印象和品牌感。而广大消费者需求的,本身就是具体的药而不是某个药店。所以很多药企品牌在寻求药店渠道合作时,如果提出以自身的产品(货)的品牌宣传力来拉动药店的整体流量增长,这一定是个美妙的“谎言”,因为如果消费者被它的宣传打动,将有的是办法在很多渠道购得货,而不是非要去到谁家的药店。
2、行业属性民生心理不允许:商业社会里,几乎所有层面的人都会希望市场繁荣,反应在真实具体的社会现象里,大体也就是消费增长买卖增多,理论上,只要存在于商业中的各个行业,都应该越兴盛越好,然而医药行业有着天然的“镣铐”,而药店这个与民生切肤相关的商业体更是如此:人们需要用药,然而人们并不希望总是用药(毕竟正常人谁会希望自己身体用药越多越好?)所以,“给药店带人”这个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就让人难以接受。
3、商业逻辑不对口:这是个结论也是个本质,公域引流转化这个策略不适用于药店(这里指广义宽泛的大众公域)。所以至今,我们没有看到哪一家药店品牌的公域自营平台经营得很好,这可能真的并非运营团队的问题。逆商业逻辑的道路,越走下去肯定是离正道越远。
再来说下药店如果想要通过互联网,运用数字化,经营自媒体来强化市场竞争力和塑造品牌化,可能更好的方向在哪里。
1、自媒体要做,但是别用任何“带货”思维,而是用“信息差红利”的思路,不是只有美妆医美科技行业才有“智商税”,医药行业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才真的是“认知差”,说人话就是:把自己的自媒体,经营成帮助老百姓解决日常头疼脑热小毛病的“医疗服务站”。这不仅是塑了自己的品牌力这么简单,更更切实的是从基层、从日常、从点滴帮助解决社会的医疗压力。
2、流量变现的正途:当然一个商业体做的每件事最终都应该回归它的商业价值,自媒体的“医疗服务站”要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理都能接受的立场上做变现,最佳的途径也正是将线上的流量来源以能够承接深度服务的能力来引导到线下,说回人话:用线上解决问题的服务建立起来的信任,将有实际线下服务需求的人群转介到门店。
3、哪些行业或者领域现在最适合做“给货带人”?
开篇提到人是为了“货”去,这个“货”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也可以是需要线下才能获得的服务(OTO的一个本质也就是给货带人)。所以其实!医药行业有个细分领域,天然就很适合做这个模式,那就是中医医馆(为什么的原因想必不用再啰嗦),而且中医馆靠的还不是信息差,而就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者需求。
另外还有一个我最近接触和思考较多的行业:家居行业,这个行业的信息差和民生需求以及上下游的产业链联系密切程度,真的值得好好发挥一番。如果一个此行业的品牌,能够有人把相关经验和阅历拿出来,做知识服务,以生产端的身份,用知识和数字化来协助生产端上下游提效。把行业的信息差红利变成粉丝对品牌的信任红利,积攒自己的信用资产。唔~不失为一个好战略。
————From《专业有点东西》
专业没点东西迟早会被狼吃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