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几年因工作原因,我与许多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接触比较多,特别是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老师,我不是去教学生,而是督促指导评比老师的艺术教学质量,并负责组织参加区域内的和省市幼儿园小学的艺术教学观摩比赛。
不管参加*什么形式的比赛,这样的场景常常在我面前闪现,当一个孩子或一个班级获得了掌声,获得了评委的好评,获得了比赛名次,最最高兴的是老师,她们真如园丁一样,眼看着自己一句一句一招一式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孩子们圆满表现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不怕上台,不怕人看,那种充满阳光的自信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老师心里那个高兴是别人很难理解的,她们往往站在幕后也与孩子们一起跳一起唱,那种忘我的境界,真像她们也是孩子了,要是没有唱好跳好哪,老师也带着孩子气一样的神情来给评委解释这儿解释哪儿,那种感觉就像做错事的孩子,我慢慢理解她们了,她们是用自己一生所学所爱来教学生,孩子们的成长是在延续她们的教学生命,她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了,唯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体会理解老师的幸福快乐是建立在他们身上的,什么叫蜡炬成灰泪始干,那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唯有这样,孩子们不成才都难。
你可能不信,哪有那么好的老师,确实,那时候我在的区是全市教育先进区,从幼儿园到小学教学质量很好,单说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就使人不敢小觑,我策划参与组织了为省级电视台和央视少儿频道排练歌舞节目,都是我与老师们在各个幼儿园小学挑选的孩子来表演,我编的故事剧《森林音乐会》在省台和央视播出后,人们托门子拉关系要进来,名师出高徒,从我们区毕业的学生许多都从事了文化艺术工作,如康辉,周冬雨,方琼都是我们区里的艺术骨干,也是艺术教学的成果缩影。
蜡烛燃烧完了,老师老了,老师想学生,成为她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为参加市戏剧小品比赛,我在组织过程中萌生了搞一个师生情谊的作品,我从与老师们的接触中的感觉,写出来了话剧小品《雨夜》让退休的音乐老师与她教的学生在一场音乐会后邂逅,看看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在大家的帮助努力下,请来了五幼园长孟老师饰演老师,请来了某小学的音乐老师饰演王晶晶,还请来两位说相声的工人业余演员饰演经理和老师的老伴,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当雨中师生见面时,两位老师都已是泣不成声,完全进入到了人物内心深处,台下也唏嘘一片,当二人下了台,仍然很长时间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孟老师带着哭腔诺瑜我说上了我的当,把她的伤心事给勾起来了,怎么也不能安生了!我感谢她们精彩分享!
小品获得各项奖励,其实就是我找到了作品的“核”,就如小说讲的“意象”酵母,有了这个“核”在意象的世界里,表演就能尽情地发挥,因为,这是人类的感情,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遇到真性情,都会自然发挥出它的真实的情感。
后来,我到北京担任博美中专校长时,把这个小品剧本给所谓的表演课教师尹醉林让他给学生们排练,结果他讲的驴唇不对马嘴,学生们也没有那种感觉,她们没有那样的经历,自然而然望而却步,我也只好作罢。
由此可见,表演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人生的体验,是演不出来的,我当时就给学生们讲了这些话,并给她们讲了孟老师表演《雨夜》的故事。
我的舞台已经落幕,只留下一个人面对电脑屏幕,就把《雨夜》改写成了小说《雨夜真好》,我也许期待着下一次的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