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只能看书。
想起以前上小学的时候,一到周末,妈妈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上班的时候就带我一起,然后把我扔在店对面的新华书店,字认不全的时候看拼音书,认全了就看各种故事书;一开始站着看,慢慢坐在架子上,再后来就找个底层没书的架子整个人蜷在里面。有时候一本书没看完妈妈就下班了,变期待着明天或者下个礼拜。
到了三四年级,我们搬了家,妈妈也换了工作,很久才去一次新华书店也仅为了买书。那个时候老师老让我们读规定的名著,像巴黎圣母院、雾都孤儿之类,都是国外名著的译本,印象中特别不喜欢外国人那些长长的名字,拗口又难记,况且以那个年纪又不会结合历史理解作者所反应的深层思想。
快小学毕业时,淘气包马小跳那种系列故事书特别火,我就中午不吃饭悄悄攒钱买了两套藏在家,最后被妈妈打扫卫生时发现了,没逃过一顿打。
小升初的那个暑假,学校列了一系列的书,妈妈也没跟我商量就买了回来,看着一摞一系类的书就莫名的开心,巴金的《家》到现在也是最爱。
初中期间,为了提高我们作文水平,老师鼓励我们多看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便成了每期必买,每天回家都先看杂书再写作业,以至于爸妈老抱怨初中的孩子作业怎么这么多。
记得大概初二吧,有一篇课文选自《女生贾梅》,老师上课仅一带而过,但我对于这种故事类很感兴趣,回家就跟爸妈说要买,爸妈一看书本上果真有,二话不说也就买了,心虚都被拿到书的兴奋冲淡了。还有一次曹文轩到学校举行签售会,书价对当时的我还有点小贵忍忍没舍得买,后来同学看完后低价抛售,我立马喜滋滋的买了几本,还有排队才有的亲笔签名,觉得赚翻了。
上了高中,学校抓学业也紧了很多,看书变更偷偷摸摸了,除了从初中延续下来的青年文摘,更喜欢上了花火、男生女生这类言情系列。尤其男生女生每两个礼拜会出一本悬疑系列,有时晚上一个人在家看,被吓得放佛钉在椅子上,连厕所都不敢上。那时学校食堂不好吃,晚上便不吃,最后都换成了辛夷坞、苏小懒等等,现在想想当时要会用淘宝就好了。
大学之后,可以肆无忌惮用手机,有时也会用手机每日每夜看小说,但都没有看纸质书留下的印象深。大二一次路过报刊亭看到有售男生女生,翻了几篇已读不出高中偷偷摸摸的味道。
近几年,不断有小说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也不喜看,宁愿再去翻一遍书,因为根本不及脑补出的男女主,but谭松韵刘昊然的耿耿余淮还是好看的。
今天刷简书说如果一个人每天看书超过19.6分钟便已超过全国平均阅读量了,好像这点读书量确实少了点。
怀念爱看书的日子,hin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