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个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结束了。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依次学习了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章节的内容。这些章节的内容层层递进,丝丝环扣,指引着我们去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拥有有真正意义的人生。
何为价值?而又何谓真正意义?这是我们所想要的终点,却又是我们的起点。在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人生观的含义、何为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等知识。我们了解到,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要有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要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和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而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则需要我们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内容大抵如此。透过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似是而非的论断,归根到底,核心问题即是标准问题。即是一个人用来判断和选择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若以根本依据作为一切的依据,那么根本依据如何而来?又,根本依据是唯一的不变的可知的真的存在的吗?以不确定的终点作为出发点,我们甚至无法在逻辑上自洽。即便相对主义救世,二元主义登场。但事实上的裂缝从未愈合,所以虚无主义存在,怀疑主义盛行:千百年,一切的回答都难以使人信服,所有的行为都不能使人心安。
是什么让人如此不安(什么人不安?)我们要求理论来给实践答案,那什么可以给理论一个答案?(一个怎样的答案?)是否自圆其说便已足够,冠冕堂皇就可处之泰然?可矣,然矣,观止矣。但,我们想要什么?追问到最终,似乎值得我们追问的就只剩下了一个答案,穷尽人一生,似乎值得追求的也只有缥缈,如何不如此?何尝不如是。求仁得仁,孔子未尝无怨;余心所善,屈子岂真不悔。这样的理由可足够?很难说,这便是我们想要的。也很难去说,这即是对的。最初的和最终的是如此不同,我们要向何处靠拢?理论的和现实的却如此一致,我们当深信不疑?以理论为依据,则理论的极限便是我们的极限,以现实为参照,则现实的局限就是我们的局限。执着于死角,便一叶而蔽目。
一叶蔽目,则不见泰山,如果我们便只是这样纠结着一个答案,我们便连其他的答案也无法得知;如果我们终其一生只为了寻找,其他的则一定被牺牲;如果一个错误要用千千万万个错误来弥补,那千千万万个错误又用什么来弥补呢?无所谓取舍,无所谓值不值得。我们并不能按照我们所想的去选择,也难以遵循选择的去做。所要继续讨论的,是已经结束的。
而即便的,核心的标准具有,根本的依据存在,难道便只是由此解释,由此决定,在它的范围内活动,在它的所昭示的尽头之内游荡?若是如此,那抉择的意义是什么,而意义的意义何在呢?人的一生难道要为意义而活?一切从此发生,由此变化,又要为此结束吗?核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根本依据吗?若以终点为起点,那么终点就真是终点吗?问题之后是什么,终点之外又是什么?如果不能回答,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如果无话可说,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吧,倘若核心的问题并不是标准的问题,一切又该如何呢?(而问题的答案又真的重要吗?)所有的根本都归之于冥冥,来自于未始,并不能造就一切的标准;所有的标准都形成于过去,滞后于现在,而并不能用来作为一切的依据;所有的依据都奏效于眼前,而抛置于脑后,并不能成为所有行动的出发点。那么,出发点是什么?起点在哪里?我们又在哪里呢?历史所揭示的是什么,未来所预示的是什么,现在所应该诠释的又是什么?是不是应该疯狂,还是为之寂静?是九牛失其一毛,还是泰山崩于前?然而,实际情况复杂多变,更多时候我们难以凭理智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无法凭能力达到应有的目的。谁能真正知道问题之后、终点之外的答案是什么?在陈立言老师的拳拳讲述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习近平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我们选择和判断时,要学会正确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形势瞬息万变,思潮熙熙攘攘,我们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历史所揭示,未来所预示,现在所应该演示。怎么选择?怎样去做?答案呼之欲出,却又模棱两可,令人不知所措,令人一往无前。
立心于天地,则意义自生。斩双头蛇者,而民信其仁。夸父自逐其日,螳螂自当其车。虽不能至,何伤乎!在了解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之后,我们要做的便是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展青春之风华,不待一刻;与不朽之伟业,岂止一毛?
写于大一上
思修结课论文,要求3000字,原来是有3000字的,这里删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