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回《麦田里的守望者》,便会发现很多人的心里都曾住过一个霍尔顿。
霍尔顿很难称为是一个合格的好孩子,他吐槽潘西学校的虚伪,吐槽周围人人各种各样假模假式的行为,除了妹妹菲苾和死去的艾里外,认为其他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虚伪。
很多人同霍尔顿一样,容不得周围的世界有一点虚假,认为人情世故、逢场作戏皆是恶习;很多人又同霍尔顿不一样,在世故的世界里终被同质化。
这类人成为了现实中的大多数:知世故且为世故。现在的我们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曾经我们也吐槽各式各样的虚伪,经历所谓的磨练后,我们却渐渐习惯了,有时沉默不语,有时曲意逢迎,我们或许也变成了他人吐槽的对象。
霍尔顿说:“我将来要成为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麦田里玩,附近除了我以外没有一个大人。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孩子往悬崖边上来,我就把他捉住。”就像三字经里说的那样:人之初,性本善。在霍尔顿的世界里孩子是善良的,成人的世界里充满杂质,虚伪的成人就是掉落悬崖的孩子。霍尔顿想成为那么一位守望者,守着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远离假模假式的危险。
遗憾的是,故事的结局霍尔顿做出了妥协。我们中的大多数,或许也有过如霍尔顿般的愿景,但是在现实的教导下,我们的想法被冠以幼稚的名头。于是大多数人选择了妥协。在无法脱离他人的人类社会里,在必然存在妥协的人类社会里,可为的层面在于每一个人的心理精神,要做的是至少保留那么一点点不世故的倔强。其实,每个人都能够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虽无力守护整个社会,却能让自己沿着性本善的成熟之路奔跑。越来越多的守望者出现,那么我们便共同向难以企及的理想迈出了一大步。
现实与理想常常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于是在我们做出决定时,“妥协”也变得带有贬义色彩。在现实的妥协中,我们也能有着一丝欣慰,那便是我们仍留有追求理想的勇气。理想可能屈服于现实,也可以带动着去改变现实。我们尽可以想象那么一个没有世故的社会,也会在现实中迷茫、怀疑、挣扎,甚至妥协,但不要批驳这个理想,请带着理想与我们同道,相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