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有记笔记的习惯,拿着记号笔划上一大片,自己做标记抄下来,甚至专门做思维导图,但是看完仍然记不住内容,既白白浪费了时间,又导致听课时分神。
2.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而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记笔记。
3.要想有效记笔记,不是记得多、记得全就可以了,而要把记笔记这件事儿拆分成2大板块,一个是记,另一个是复习。
4.很多人记笔记时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重点,自然记起来非常困难,当你能找到内容里的关键词,记忆就容易多了。心理学上有个“二八定律”,它是说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20%,其余80%都是次要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记笔记。
5.拿到一段内容时,要挑出其中的关键词。比如“周老师是一名活泼可爱、诙谐幽默的好老师”这句话,关键词就是主体“周老师”和概括性形容词“好”,而像是“活泼可爱”“诙谐幽默”都是第三位的补充性素材。如果做成思维导图,如下::
6.一般来说,一段话里的关键词可能有多个,首选名词或动词,因为这些词有一定含义,容易产生图像,更方便记忆,而副词、形容词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进行选择。此外,关键词也可以是自己概括出来的词或根据需求联想到的词,只要它容易记忆就可以。
7.找到了关键词,记忆量就少了一大半。接下来,你要构建出内容的结构。金字塔结构、四象限、思维导图,都是非常好的结构工具,推荐你使用。构建结构相当于对内容的认知建房子,关键词是砖、木头,而结构就是搭建这个笔记的四梁八柱,起决定性作用。
8.要想构建一个结构,首先要进行归类,把相同的内容放在一起,然后再找出归类信息的总称。有一些类别是并列的或者是上下层级的关系,把它们汇总起来,梳理好层级,就搭建起了结构。
9.还拿刚才那句“周老师是一名活泼可爱、诙谐幽默的好老师”举例,进行归类后,“活泼可爱”“诙谐幽默”就可以归到“性格好”这个类别里,而“性格好”又可以归类到“好”这个大类别里,这样结构就形成了。你可以这样画思维导图:
10.当你构建好结构以后,你会发现其实可以在原本的内容思考层面更深度一点。比如,周老师的好,除了性格,还体现在样貌和教学能力上;此外,周老师也有缺点,性格有时会急躁。当你更深层次地思考时,调动的脑细胞就更多,笔记也就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了。
11.如果你想把笔记记得更牢,一定要多复习。复习不是看看笔记这么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逢人就讲”,在这个过程中,能不断加深你对内容的理解,有利于系统地记忆知识。如果讲的过程中忘记了,就赶紧带着问题打开笔记,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2.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或者不好意思对别人讲,也可以借助短视频的形式,边录边讲来加深印象。
13.当你学习了这套方法后,日常可以通过“套模型”来练习。比如,你认识了一个新客户,想要分析一下他,你就可以参考“周老师”的导图来实践一下。在使用的过程中,你对模型的掌握会越来越熟练,慢慢就能成为你称手的工具了。
14.最后,给你分享一个大招。你可以在记完笔记一段时间后,把同类型的笔记放在一起复习,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重新构建一份综合的笔记,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对这一类型的知识的理解都串了起来,形成了更庞大的知识之树,这才是笔记的终极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