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效地读书?
读完赤羽雄二的《阅读法》,增加了我对读书的认知视角,也有了对读书内容的付诸实践,提供了方向。
书中的方法比较接地气,部分可以直接适用,有些则要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调整,毕竟作者的方法是一种思路,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各种方法都指向作者的核心观点:读书要有输出,并最终可以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历时两周读完这本书,在此我分享下我对这本书的粗浅见解:
第一部分,很多人读书有困境。很多人因为“不知道读什么”、“工作太忙没时间”等种种原因不读书,实际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读书习惯。而这两部分人的读书意识截然不同,不读书的人所谓的原因,都是“被动读书”的证据。成功人士会“主动读书”——他们主动创造读书时间,把读书的优先级安排靠前,真正重视读书。因此,我们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纠正“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
要“主动读书”,你要清楚“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你的目标是什么,你为何读它”,“再忙,我们都有时间读书”、“主动创造时间读书”,作者告诫我们,读书不是一种兴趣,是我们生存、工作和成长的必需品。
拿我自己举例,由于近期我的工作有调动,需要我提升沟通方面的技巧,那我会选择10-15本于沟通相关的书籍,比如《好好说话》、《高难度谈话》等书目,做好阅读优先级,急用先学,争取一周内阅读2-3本,大约一个月下来可以阅读完,阅读的速度应该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速度,不要过量读书。因此,自己近期读书的动机,就是出于自身需要提高沟通技巧的需求。如果规划细致一些,个人认为10-15本书里面,需要有不同深度和维度的书目来构成你的阅读目标,如《好好说话》应该是偏向于实用基础型的书目、《高难度谈话》则是注重沟通策略,这样规划可以让自己尽可能多角度了解“沟通”。
第二部分,读书技巧。书中介绍了许多关于读书的细节技巧,详情可看《阅读法》的内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读书技巧有很多,我提取部分技巧供大家参考:
1)“创造阅读时间”,先确保你有基本的阅读时间,在工作日空余时间及休息日,可抽出固定的时间块来阅读,在可阅读时间里面,找出属于你最佳的阅读时间。
就我个人而言,工作日最佳的阅读时间,是我临睡前的1-2个小时,因为临睡前是我记忆事物的有利时间。最好是每天都可以“主动阅读”,有助于你养成固定习惯。找到你的读书习惯,锻炼成就像起床刷牙洗脸一般的自然。
2)“做读书笔记”,作者不太赞同边看书边做笔记,因为这样做降低读书的效率。我目前确实是习惯于边做比较边看书,阅读书籍的速度确实很慢,这是我需要攻破的点。所以我赞同看完书籍做笔记,如果不能做到全书,我认为可以看一部分,做该部分的笔记。
这个过程可让自己脑海回顾内容,自己思考会有连贯性,整理要点可以不太在意内容,可用自己的观点表达,加深内容印象和内容了解。另外作者提醒一点,看完书本,要立即整理笔记,所谓“打铁要趁热”。
3)建立“读书档案”,联系上一点,做完笔记后,做一个读书档案库,内容大致包括:“你读这本书的目的”、“读完之后的感受”、“阅读完这本书,你打算会采取什么行动”、“3个月之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读书3个月后拿出来复盘反思自己其中已经实践的,还没有实践的内容是那些,记录下来。6个月之后,再来一次复盘。这种PDCA循环的方式,可以让你很好跟踪自己对书中内容践行的情况,做不做得到位,还要看自己是否可以持之以恒。
作者还有提及到很多阅读技巧,先不做冗余介绍,可以查阅《阅读法》。
对于作者的部分观点还有待斟酌,比如说30岁前,应该读完300本书本,之后每年读50本就可以了。有人质疑这个观点有“为读书而读书”的意思。而在我的理解来看,作者应该是举例在我们读书习惯养成之后,我们可以设立的读书目标,最后我们可以输出书本的数量。
第三部分,“读书的内容怎么转化为能力”,读书仅仅是输入的环节,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输出环节。往往很多人投入太多时间在读书上面,却没有时间安排在输出环节,这很被动。因此作者提出来,规划好自己的阅读量,满足输入后,就要留大块时间用于输出,主要的途径有三: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写博客、演讲。
1)书中知识的运用,解决了你工作上的问题,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也是你读书的初衷之一。
2)写博客,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对书本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输出,分享给他人,这也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大家的角度是会有不一样的,我可以了解他人的观点,有些观点“我怎么没有想到?”、“我想到了他没有想到的”,这都是有趣的思维碰撞过程,因为在了解他人的看法同时,我的阅读兴趣和分享欲望得到很大的提升。
3)作者对演讲有很多想法,这不仅仅因为他的工作需求。文中他自己提到他一开始并不擅长演讲,后来经过逼自己一把,通过读书后分享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积极交流,一点一滴把演讲练得驾轻就熟。作者还分享了如何学会演讲及如何获得演讲机会,书中有详细描述。个人认为,深入做好前面两点,第三点应该可以水到渠成。
第四部分,如何持之以恒。
第一、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模棱两可。如1个月内容你需要提高写作能力,你对这1个月的阅读时间是怎么分解和支配的,每个星期你要完成多少本书本的阅读,并输出多少文章,自己首先要思考好。作者里面参考时间“四象限”法则,以工作的角度来对要阅读的书本做一个优先级排序,此方法可以参考使用。
第二、建立“问题意识”。文中作者有多次提到“问题意识”,带着问题阅读,会让读书变得有趣味。长期持有问题意识的人,习惯于深挖事物的本质,这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锻炼自己问题意识的简单做法就是,不断问“Why?”。
第三、召集小组、一起就读,相互监督。找到跟你趣味相投的人,环境氛围是推动一个人行动和坚持的一种重要因素。这个读书小组的作用是,成员之间相互督促读书,读书后分享见解、交流实践经验,相互学习借鉴。在交流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意思把问题抛出讨论,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个人认为合理做好以上三点,就挺不错的。当然还有很多可以自我督促的方法,我们的天性就是懒惰,克服懒惰,才能精进。
上述四个部分,是我在读完该书后,印象深刻的点。可能大家与我思考角度和理解有差异,应该还有很多其他的关键点值得大家去注意,这就是知识分享的魅力,我们的求知欲,驱使彼此进步,欢迎深度交流讨论。
分享完自己的思考点之后,下一步我准备建立读书档案,书中内容需要实践的点,一一截取,开始规划付诸实践。对于怎样跟有效读书,我想说:想的多不如说的多,说的多不如做的多,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