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牙,鲍叔牙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牙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仲晏子列传》
我们现在来进行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当初鲍叔牙和管仲做生意的时候,鲍叔牙因为管仲贪图小利、贪生怕死的表现而心生厌恶,放弃了对管仲的纵容和举荐,那历史上不仅失去了管鲍之交的美谈,也失去了称霸诸侯的齐桓公。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鲍叔牙是以伯夷、叔齐式的交友原则(《孟子》: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 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 不忍居也。)来衡量管仲,那对于后来管仲的发迹和齐国的强盛来说,这代价未免大了些,毕竟没有鲍叔牙的举荐,以上两者是否得以实现都要打上个问号。
我想说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普遍会认为成功的重要前提是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不过可能你还需要担心的是那个可以为你创造机会的人,他是否愿意为你创造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