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今天都腊月十二了,哎呀呀真是不好意思,这几天忙的,腊八蒜都忘了泡。
既然想起来了,那就赶紧干!
孩子们虽然不是很喜欢吃蒜,但是仪式感的东西,一定要有。过了腊八就是年,传统我本身就懂得少,所以更要言传身教,让她们意识到这些有意思的风俗习惯,一代代传承下去。
新蒜早二天已经买好了,就是没有装腊八蒜的容器。好在过日子这种事,想办法总是能解决的。
前几天,姐姐带回来的甜点的塑料筒正好有盖。洗洗干净,擦干晾着。我们娘仨就开始剥蒜了。我负责切头,清洗擦干晾干,三人干活就是比较快,一会就剥完了我买的一斤蒜。用纸巾擦干蒜,放到筒里,满满当当的,倒上醋,淹没蒜,盖好盖,放到暖气片上,就好了——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还略有剩余,怎么办呢?老大说她的辣椒酱马上就要吃完了,可以用那个瓶子。赶紧吃呀!洗洗涮涮,又装一瓶。可是不太满,蒜不够。还好家里有中秋节从老家带回来的蒜,打开一看,好长的芽呀!凑合一下吧,剥蒜,切掉芽——老蒜冒充新蒜,伪装好了一点也看不出来呀。
到此为止,腊八蒜大业搞定!
看到剩下的长着长芽的老蒜,老二问我能不能种蒜苗?为什么不呢?三九严寒,家里绿油油的充满生机,多好呀!
这个活,她自己就可以搞定。我就去发面准备蒸馒头了。
等我发好面,姐俩一起已经把长了长芽的蒜剥的干干净净,找来一次性塑料打包盒,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的摆了一层,浇上水,摆到厨房窗台上了——美其名曰:水培蒜苗。
晚上,蒸好馒头,我剥了点蒜,准备明天中午给她们做油泼面,蒜越多越好吃呀。
老二又问我:“蒜瓣能不能种土里?种水里可以得到蒜苗,种土里是不是就可以收获蒜苔了?”
娃呀,那咱家盖个塑料大棚吧!就咱家阳台窗户板那点宽度,放个花盆都危险,还种蒜苔?难度系数有点大。
我告诉她,咱家这条件,把蒜种土里,最多比水培的多吃一茬蒜苗,别的应该不行。主要我的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家里只有很小的塑料简易花盆,深度不够,泥土也是很普通的小区院子里的土,肥力也不够。
“妈妈,没事的,咱把发芽的蒜种在花盆里,就试试,行吧?看看和种水里生长的情况有啥不一样?”这个小娃,未来可以考虑搞搞生物方面的研究。
种!闲着也是闲着,为了孩子的求知欲,就试验一下吧。事实胜于雄辩,让她切身观察一下,是最好的学习。
结果,晚上八点多,我们娘仨又开始剥蒜了。哪个芽长剥那个,又是一桌子蒜皮。我折腾出几个塑料小花盆,从备用大花盆里扒拉出土,洇透水。小姐俩争先恐后地往里面插蒜瓣,还时不时比一下谁插的整齐、谁插的密实、谁会见缝插针、哪瓣蒜比较奇葩……
看见插完花盆还有剩的蒜,这俩孩子,一不做二不休,居然自己开始自造花盆了——雪碧易拉罐,拦腰剪开,就是俩小花盆;自嗨锅的塑料盒、一次性的打包盒都被废物利用了;要不是我拦着,差点不用的塑料杯子也变成了种蒜容器!
这热情、这创造力、这敏锐的眼神、这动手能力、这长久的专注……老妈妈我都惊讶了!这要用在学习上……哎呀!
老大说——这个过程,还真是挺治愈的。
老二说的就更直白:“这一天,折腾了三回蒜了,算不算——蒜你折腾?”
我倒是默默提醒自己:记得买蒜呀,家里的蒜都快折腾没了,炒菜还要放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