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担如来家业,彰显佛法真意,契理契机的接引有缘,固然已是刻不容缓。然对亲近善知识、多闻熏习、如理思维、法随法行的认真落实却更是如救头然。
局限在于局限的态度中局限,可怜在于求知的可怜中可怜;人们,总在自以为是的境遇中寻求自以为真的境界,于想当然中波的境遇的当然想;人们,或是伪善的洒脱与自我的自信,或是禅境的愉悦与自得的满足,然在苦无常的事实中脆弱的无力自容,也只有那些迷醉于心灵感应者才感应着无知的心灵;人们,或可在物质的诱惑面前淡然自处,或可在人生的竞争中坦然无为,或自认在生命的际遇中有所慰藉。然无常苦的事实,不仅现存于欲界的生命,纵然“荷光者”的禅修境遇,又何尝不是苦无常的逼迫!虽说潜智的三维世人难以相信,而对于性灵有所体会的灵修生命,则更是难以置信!当佛陀一味的法流面临灵修者的境遇时,真不知是佛陀的悲,还是灵修的痴!
佛陀的出世因缘,不单是令有情暂时求得精神上的寄托、心灵上的安慰,更是为解决有情身心的问题,这又是何等的深意;
佛陀的大觉无我,不仅展现于明知五浊恶世的难化,而更是不舍慈悲的救度,这又是何等的真情;
凡于佛陀法中有少份体味的行者,都应该致力于赞美佛陀,或是他的慈悲,或是他的教义,或是他的精神!
在佛陀的正觉中,有情的修持仅在于生命的全然觉醒,确认无常、无我的真实义理。
赞美不在于佛陀需要赞美,感恩是因为生命需要感恩;生命需要通过感恩来升华,而非借助经忏科仪增加浮华。
怀上感恩的心而奋发的行为,无疑是具有无上的祈福与消灾的功效!
真正有如佛陀的喜悦,正是来源于有情的觉悟,而非众生的膜拜;
真正有如佛陀的行径,并不是为了善行而努力自己的身语意,仅是已然踏在道迹上而展现于身语意;
真正有如佛陀的慈悲,也并不是为了菩萨道的喜舍而努力慈悲,更是已然在慈悲地而如实显现喜舍而已。
就一个有觉悟的生命体而言,慈悲喜舍的决定先于身语的行为!
修行或是弘法一路的坎坷在所难免,然而正是这浮沉波折成就了升华的生命正觉!为此菩萨的解脱道在解脱的菩萨道中决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