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其实是一种沉淀,因为嘈杂的声音和晃荡的周围,总会迫使你加快脚步,但我们一旦不懂得掌握自己脚步的步奏,那便会迷失方向.
有不少人都不喜欢独处,喜欢有人在一起,喜欢聚会,喜欢在一起的热闹,好像那样才能保持内心的火热,但其实这种人是害怕孤独,害怕一个人安静下来后变得真实裸骨,害怕面对自己.
但也有很多人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喜欢一个仰头看着天空,喜欢一个人独自私语,喜欢一个人静坐一会儿,或许这就是每个人内心排解的不同方式..
曾经的我一向不太理解,为什么人们对烟和酒都有一种依赖,而且是戒不掉的依赖,但后来发现烟和酒的确是个好东西,虽然我不喝也不抽,可每次走在街上的时候,总能感觉到灯杆下面倒映的影子是何尝地享受与快乐,我想只有在那一刻才算有了短暂的解脱吧.
如果你问我,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行为与想法,人为什么遇到的糟心事总比好事多,这我肯定找不到答案,但我可以告诉你,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每一件事都有因与果,都需要我们在一定时间内学会沉淀,特别是自己的思想被封锁的时候.
我想有一个字我们都很明白,那就是静,当人的心一直处于飘荡时,一是肯定处理不好事情,二是只会加重事情的严重程度,所以我们不管是遇到糟心事还是好事,不管是在当下还是未来,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心,也许这恰好就是孤独的延伸.
当然,我们不要以为孤独很可怜,反而去欣赏每天忙碌不堪,沉迷于各个场所的人,这显然是错误的做法,只要我们内心有所察觉时,我们就需要及时遏制,及时焕回最初的心灵,找到最清明的思维,所以这就好比解铃还须系铃人.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一些事情简单的理解为杂质,而这种杂质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也可能就是实在的东西,但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根在何处,如何让埋葬已久的根,重新获得生机.
有人说世上的风景很美,而总有人感受不到,那是因为毛躁的内心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就像热剧<人世间>一样,很多人都说周蓉自私,一直都是想着自己,甚至可以为了爱情完全抛弃父母和家人,也可以为了自己而不愿谦让,考虑他人,相反很多人都是周秉昆和郑娟的忠诚拥护者,显然这是两种境遇与人生,但周秉昆和郑娟能够冲破重重磨难,最后幸福的走在一起,可不是小说中的虚构,而是此时不少家庭的真实写照.
那为什么周秉昆和郑娟能够抗住各种压力,应对各种磨难,挣脱泥泞呢?也许真应那句”戏如人生”,但最重要的是双方分离后,还依然能承担起家的一切,依然能定住内心,的确是一件不易的事情,所以在郑娟拿着200元养活一家人大半年的时候,独自照料瘫痪在床的周母的时候,把家里收拾地井井有条的时候,没有一个夜晚她不是孤独无助的,但她能在孤独中找到那份坚定的内心来做为防护与支撑,显然她的思维清晰,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同样,如果我们现在也遇到无法抉择与处理的难事,何不选择短暂的孤独,去找回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