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补习班、各种班,你怎么看?
每逢晚上和周末,常常可以看到爸爸或妈妈们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带着孩子,带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包包,包包里装着各种各样的装备,大约有小提琴、吉他、画架、羽毛球拍、跆拳道服、轮滑鞋……当然不便携带的比如钢琴、架子鼓等装备,会在某处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他们匆忙的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然后进入一家家培训机构,把孩子们交给这些机构,开始对孩子们进行“素质教育”……前面说的这些班大多是兴趣班,而还有一些家长会送孩子进入名目繁多的补习班,比如英语、奥数、作文、快速阅读、提高记忆力、右脑开发等等等等各种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教习机构……
就这样,家长们带着孩子在各自的道路上行进着,这是一条成长的的道路,人们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裹挟着孩子们匆忙行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可以看看路途中的风景吗?可以,可是,人生一旦启动,谁也停不下来,若停……
大概统计了一下,我周边认识的朋友,但凡有孩子的,或早或晚,绝大多数都会给孩子报兴趣班或者补习班,少的一个,常态的是两三个,多的则会有四、五个……报各种班就像是吸力巨大的无底深渊,慢慢把家长们吸入进去而不自知……
而我,也成为了这其中不自知的一员。
曾经豪言壮语:“将来我要有了孩子,绝对不给他报任何班!孩子太累了!”会有这种想法,绝对是因为小时候爸爸妈妈给请家教留下的阴影,导致我现在特别抵触补习班。
记得从小学起,大概四五年级的时候,每逢周末,家里都会有家教等着我们,给我们辅导语文、数学,或者指导作业,或者加深拓展知识点,总之,就不让你闲着。有小伙伴找我去玩,爸妈会干脆利落的拒绝让她们和我见面。到了初中更甚,除了语文教学,还加上了英语、物理、化学……
神奇的爸爸妈妈总是能从各处扒拉到辅导老师,或者是亲戚、或者是朋友、也可能是七拐八弯认识的。不知道爸妈怎么对他们表示“谢意”,大约是一顿饭,也可能是一条烟,也或者是几包糕点吧。
到了寒暑假总可以好好撒撒野了吧?No!No!No!少年,你太单纯了!那时的我们会更悲催。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哪里有现在这样铺天盖地的各式补习班,并且大多数家长也不会意识到要在课余的时间再给孩子请辅导老师。如果你跟别的同学的爸妈交流这个问题,十有八九人家会问:“什么是补习班?什么是家教?”更何况我们那时是在乡下城镇上,好多爹娘能让自家孩子上学都已经不错了,还想上补习班?
可是这可难不倒我们睿智的爹娘,他们竟然前卫到请了一个在南航读大学的本家哥哥到我家来,让人家给我们辅导功课。那位哥哥也很“给力”,一分钱不收,还天天一大早就到,中午和我们一起吃饭,晚上八九点人家才回自己家……敬业到没天理。
佛祖肯定能看到,我们所有的时间都耗在了学习上,没有时间出去玩,没有小伙伴一起玩,更没有电视可以看。有的只是作业、作业、试卷、试卷……
烦闷抓狂的感觉到现在还记得!姐姐和弟弟胆子大一点,偶尔会借各种理由出去放放风、换换气。就苦了我这个妈妈口中的“憨样”一人坚守阵地……
所以,一想起以前自己的“高压生活”,满满的都是泪呀!
所以,我发狠,绝不给孩子报补习班!
现在看看,发现翔宝还是已经陆续上了三个班,画画、轮滑和英语。唯感庆幸的是,我们帮他选择的是兴趣班,而不是补习班。哪怕英语,我也没有抱着让他“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而是希望他能通过上课熟悉下语感、语境,更重要的是能够多认识一些小伙伴。
其实,这三个兴趣班都是在翔爸的主导、推动和参与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陆续给报的,理由是不想将来孩子没有自己的兴趣,没有自己的业余生活,不想孩子像他一样,求学多年只是生活在书本的世界里,书本之外,再没有任何一样特长和爱好,导致毕业上班之后才发现业余生活竟那么枯燥,除了读书上网,竟再没有可以消遣的娱乐了!
所以,对于兴趣班,我还是支持的,并且会严格要求他坚持下去,不能虎头蛇尾,学了一阵,不喜欢了,就不去了,那是不行的!既然是孩子当时喜欢和选择的,就要坚持下去,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