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里仁篇第四则。
1、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2、傅佩荣译文
孔子说:“只要立志行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志”是要以行仁作为目标,也就是立志行仁,努力择善固执,这样自然不会做坏事。
“仁”包含人性向善的“善”,孔子以“仁”字来总括人生应有的价值取向,其中第一步即是去恶从善。由于“仁”不完全等于“善”,所以孔子的说法并非同义重复。立志之后还必须学习如何择善于如何固执,而这些正是孔子教学的重点所在。
“仁”字本身就包含配合生命的动态开展过程。换句话说,善是名字,或是形容善人,善事,它是静态的。仁是动态的,我们常常在前面加个“行”字,原因即在此。
所以“仁”不完全等于“善”,但其方向是一致的。仁就是指向善、择善、至善,但两者不能画等号,仁还包括“向”、“择”、“至”的过程。简单来说,善人是行善之人,仁者则是“知道”为何要行善的人。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孔子认为,如果真的诚心向仁德修持的话,就不会有为恶的事情了。上一则的“仁者能恶人”,恶字当厌恶讲,是明辨是非原则的意思。如果一心向仁,心中就有了尺度,反应到做事的准则上,是要做好的事,而不是作恶。在这样的思想下,虽然行好事结果不一定完全正确,但绝对不会有罪恶。想起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加一句的话,则应是“怀仁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4、弘丹学习心得
上一则,我们讲过,人性是复杂的,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所以,这一句“只要立志行仁,就不会做坏事了”,我觉得是比较绝对的说法。
首先,立志和实践是有差距的。一个人可能志向好远,但却很少行动,这样的人现代社会有很多,比如“眼高手低”的人。所以,一个人有了高远的志向,如果他不去行动,那还是零。“立志于行仁”也是如此,一个人立志行仁,如果他不去行动,那也是无济于事的。这也是为什么“知行合一”很重要。
此外,即使他是知行合一的人,人是复杂的,人所处的社会也是复杂的,即使“立志于仁”,也不能保证不会做坏事。只能说,做坏事的概率会减少,而且,做了坏事会自责和反省。
再说,人还会犯无心之过,有时候无心之过也能酿成大祸。
所以,绝对不做坏事还是很难的,但是一个“行仁”的人,肯定做坏事的概率会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