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背了几首古诗呢?”有时,我们经常拿古诗衡量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小时候,最痛苦的就是背那些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古诗,妈妈一高兴,买回几本古诗书,我就更是心烦意乱了。不仅如此,考试还要考默写,于是我们在不懂意境的情况下将一首又一首古诗存放入我们的心里……
我麻木地背……别人问我为什么要背古诗,“考试要考”这是我的回答 。
“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
“屈原,因为别的诗人都留下了一堆古诗,而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三天假期”
全班哄堂大笑……
长大后,顿悟 ,然则,不是的。
那个金色时代流淌出新鲜的血液——诗,古人讲自己难言的情绪与难隐的过往大爱注入这血液。也是所谓悲欢离合,也是所谓月有阴晴圆缺。回溯到那个古色古香的时代 ,人们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人们选择发泄,选择赞美的平台与方式寥寥无几。古诗既快捷又精致,于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多了一片又一片厚重的“阳光”。
而我认为古诗最大的魅力并非于古典之美,而是于精致至极。
你想吧,古人把我们现代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景、意、事, 统统化为整齐的对仗句,形成了那些五言绝句、七言律诗……浓缩成了精华,简单来说,精简不失韵味!
其次,押韵也平添一种风味,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还优美如风。
怪不得世人也常把美好的事物与人比喻成一首绝美的诗。美哉!妙哉!
那天,一丝又一丝的雨声令我欣喜,我不喜躲雨,于是匆忙跑在翠绿的草坪上“探春”,成片的小草伸着懒腰,打着哈欠……我在远处看,是一片的绿,令人舒畅极了。近看却没了颜色,只见一株株小草正努力生长,令人迷惑不解。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力量……
这时我猛地想到一位诗人,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我猛地想到这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呀!我的想法跟这首诗的一样。这首绝美的晚春,正是我心中想说的话啊!
这首诗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诗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传神之笔,就是说远远一看哇,春天来了,可是当你带着喜悦之情到近处一看却发现地上只有稀稀疏疏的细草芽,反而看不清颜色了,韩愈像个成熟的山水画家隐隐地画出了草色。近看又似乎没有。
, 天空飘落,纷纷丝雨。它像酥雨般细密并且滋润,远远望去春草的绿色已经连成一片,走近却发现小草刚刚发芽还很稀疏,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美丽程度远胜过柳绿满城的春末时间。
诗中洋溢着北方人冬去春来的喜悦之情。而恰恰就是我的情感啊!
如果你不懂诗,是因为活得不够精彩。古诗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的存在是古人活过的证明,是生命燃烧后留下的痕迹。也许现在同学们不太理解诗歌的意思,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总有一处风景,总有一种心情会让你觉得,只有用那一句古诗才能形容。
背那么多古诗有什么用?你心里渐渐有了答案吗?
我想: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
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那种感觉像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
我们总会知道什么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我们终将明白什么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我们必定会懂得什么又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到了那一天,我们就会发现,之前不懂得那些诗,是因为我们没有过诗人那样的经历和感受。
从古至今,虽然人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但是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的期盼始终如一,我们和古人的精神链接并没有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