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在新父母成长计划里面,有一讲,提到了怎么激发孩子自主学习动力的问题,也就是内驱力。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通俗地说,也就是需求。比如,人在饥饿的时候,会有想要获取食物的想法,内驱力会促使人表现出吃东西的行为,以满足生理需求;但是随着慢慢地吃饱,内驱力逐渐减退,吃的这个行为也会停止了。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需要指的是主体感受,而内驱力所表现的是作用于行为的刺激。
很多父母经常会苦恼,为什么别人孩子的学习自律,积极主动;而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光要督促,还要催,甚至即使这样都不管用。
其实就是跟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有关,也就是内驱力。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呢?新父母成长计划讲到了三个方面。
1.归属感。
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有归属感。父母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需要记住用正面语言跟孩子共情。
对孩子来说,归属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和包容。
当他感觉自己在家庭中被父母关注、理解、认可,他的归属感被充分满足,他就会真正将自己融入到家庭中,努力做到自己最好的状态。
而“正面语言”则会给孩子创造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
孩子取得好的成绩时,要明白她的喜悦,让孩子能够感受得到家长在为他骄傲,在为他分享喜悦。
在孩子考得不理想的时候,首先要认可孩子悲伤、难过的心情,再给予鼓励,引导孩子总结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也要提醒他,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向大人寻求帮助。
2. 自主感
仔细观察孩子,我们会发现,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有些事情会让孩子兴致勃勃,而有些事情孩子则看上去毫无兴致。
如果这件事不是他说了算,而是被安排或者被命令的,孩子就很难把它当成自己事情去用心,自然也很难做好。
只有当孩子觉得自己有自主权,可以自己说了算的时候,他才会对这件事情担负责任,并且变得有主动性。
“启发式提问”可以赋予孩子自主感。
培养孩子的自主感,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父母可以使用启发式提问,你有什么建议呢?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好的方案吗?
譬如:
用“关于作业,你计划是什么?”代替“赶紧写作业去!”
用“玩完玩具应该做什么?”代替“赶紧把玩具收起来!”
3.胜任感
胜任感是能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和信心。
只有在孩子一边行动,一边获得看得到的成果时,孩子才会受到鼓舞,才会愿意继续坚持下去。
用目标拆分法,将看起来很难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可以完成的小目标。这样有了信心,看到了取得的成就,就会有满满的胜任感。
“激励式刻意练习”会让孩子产生胜任感。
孩子遇到学习瓶颈,觉得“我不行”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一点一点找回信心。找回信心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分解目标刻意练习;第二步是适时激励增加美好体验。
最后
孩子不能主动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缺乏学习的内驱力,所以他们的学习是被动而不是主动的。他们认为是父母“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
以上是关于孩子内驱力激发的一些认知和沟通技巧,课程里面还有更详细的说明和举例,很值得有这方面困扰的家长们去学习了解。
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育儿是一件大事,道理也不是绝对的,但是参考正确的科学的育儿经验,并去实践,相信一定可以给家长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