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视窗又叫“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是一种分析模板,把人工作、生活中的事情分为四块,代表四个不同的种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视窗”。
沟通视窗将人的内心世界比作一个窗子,分别以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为纵横轴,两两组合,构成四个象限:公开象限、隐私象限、盲点象限、潜能象限。
沟通视窗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我们遇到的四种不同情况,需要分别处理,各有其特色。
公开象限
顾名思义,公开象限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内容。
在所有人中,公开象限最大的是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他们频繁露面参加公开活动,发表演讲、出席仪式,也都是扩大自己公开象限的过程。
公开象限越大,名气越大。
隐私象限
隐私象限是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的部分。人人都有隐私。
隐私象限内部也有层次,共分为三层。
1、其中最深处的是“Deep Dark Secrets”(DDS),即“又深又黑的秘密”,这是不可告人的部分。
2、在DDS之上,是程度较轻的秘密,比如你不好意思开口、但知道的事情。比如暗恋,喜欢对方很久了,就是没有勇气表达。比如在工作当中报喜不报忧,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大。
3、再向上,还有一种秘密是我们忘了说的秘密。
萧伯纳:“沟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错以为已经沟通过了。”
忘了说的秘密就是“知识的诅咒”。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这种困局。我们自己会觉得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没问题,但是会让他人迷惑不解。
在培训中,有一个常用的经典案例,老师有节奏的敲击一句熟悉的歌,让学员来猜,对于敲击的人来讲,因为大脑里有歌的旋律,会觉得自己表达的特别清晰,但是别人完全听不懂,因为他们的脑海里并没有这个旋律。
我们的知识水平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使我们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在营销中,知识的诅咒也很严重。
广告人霍普金斯为舒立兹啤酒撰写的广告就是针对这一点。舒立兹啤酒采用了纯氧吹制工艺,霍普金斯把这作为卖点,但是舒立兹的老板对此习以为常,没有敏锐地发现。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诸如夫妻感情经营不好,孩子教育不好,也是因为“知识的诅咒”。
很多妈妈脑海里都有一个旋律:“无论我对孩子怎么唠叨,怎么大声吼叫,怎么批评指责,我都最爱我的孩子!”但是,孩子的脑海里并没有这个旋律。
盲点象限
盲点象限是指别人知道,你自己不知道的部分。如果一个人的盲点象限特别大,就像开着一辆没有后视镜的车,非常危险。在公司日常运营中,也容易出现盲点,管理者在制定公司决策的时,往往很难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人及时指出管理者的问题,公司就可能走上歧路。
能看到啥取决于高度、角度、维度。
要破局,先破框。在一个系统里待久了,很容易被系统洗脑,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有的限制都是自我限制。是自己选择的想法,困住了自己。
爱因斯坦说:“对于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若停留在产生问题时的思想高度,那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要寻找比自己更高明的人的想法,然后修正自己的思维,立刻听话照做执行。圈子决定你的学习力!
所以,遇到问题不要自己闷头想,因为你的想法往往是被自己身上的惰性和盲区所左右,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固执甚至偏执。
你外面的世界,都是你内在成长的显相。在你能够成就任何事之前,必须更了解自己。了解你的弱点和察觉你的错误,在危机到来时就不会灭顶。有些东西知道的越晚,付出的代价越大。认知晚几年,代价翻几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自己顿悟,缺一不可。只有客观正确的面对世界,并且面对世界的维度是360度的,才能有助于我们做出对的选择。
潜能象限
潜能象限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部分,代表着我们的潜力。
潜能象限是这四个象限中最大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潜能都值得去努力挖掘。
象限间的互相转化
沟通视窗中的四个象限可以互相转化。
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公开象限不断放大的过程,一个人的公开象限越大,领导力就越强。
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放大我们的公开象限呢?
1、自我揭示
领导力的基础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别人对你的尊敬和信任来实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人,人们喜欢一个人,都是喜欢一个立体的人。我们对他的过去和现在越了解,就越相信他,比如我们的父母,就是最值得尊敬和信任的人,而最不容易相信的就是陌生人。
把隐私象限的一部分主动变成公开象限,就有望打破知识的诅咒,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自我揭示”。
打破知识的诅咒就是为了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从而更信任自己。营销的唯一目的就是打破知识的诅咒。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主动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多了解自己。比如把忘了说、不好意思说的部分,找个机会分享出来,比如在工作之余,邀请团队成员一起吃个饭聊聊天,一起爬爬山探探险,都是自我揭示的过程。
2、恳请反馈
把盲点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采用的方法是“恳求反馈”。请求他人指出自己的盲点。
如果有人勇于揭示你的盲点象限,你会采取怎么样的态度呢?最高境界就是闻过则喜。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当别人指出他身上的缺点时,他会特别高兴,并及时改正。其次的境界就是闻过则拜,历史记载上古先贤大禹,“禹闻善言,则拜”,即听到了别人对自己有帮助的建议,就会给对方敬礼。如果你觉得闻过则拜也做不到,至少要有闻过则问的精神。当别人指出你的缺点时,你是否有问过自己是否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个人学问越大,越能意识到未知领域更大,所以,越优秀的人越谦卑。越自以为是的人,别人越不愿意跟你分享你的盲点象限。领导力最大的难度在于对权力的迷信。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找谁来揭示我们的盲点象限呢?工作伙伴不一定行,他们可能跟你一样存在同样的盲点。竞争对手倒是一个渠道,但是他们更倾向于在用户或者投资人面前揭示你企业的短处。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投诉和反馈。对于大部分的用户来讲,如果他觉得你的产品不好,很可能就直接选取其他品牌的产品,作为企业来讲,要无比珍惜给你投诉和反馈的客户,除了被动的投诉热线,还需要主动联系客户,以获取更对的反馈和建议。
公开象限和潜能象限是同步成长的,当一个人的公开象限越来越大,领导力越来越强,就可能胜任更有挑战的工作,这个人的潜能象限就会不断被开发。人的潜力是难以估量的。人的能力边界是自己不断探索出来的。
世界上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犯人(Prisoner)
他永远觉得自己是被关着的,永远觉得自己是受困于当地的,在哪都觉得是别人阻碍了他。
第二种人:过客(Passenger)
每天打酱油,然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第三种人:发现者(Explorer)
犯人画地为牢,过客浑浑噩噩。我们要做一个发现者,不断发现自己的未知,探索自己的未知领域,否则你只能生活在你自己的世界。
想成为一个发现者,非常重要的就是积极。一个拥有独立完整自尊体系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别人来决定。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你都拥有选择的权利!
人有影响圈和关注圈。
影响圈是指你能掌控的事。
关注圈则往往不受自己控制。
公元1011年,23岁的范仲淹离开家乡,跋山涉水,来到应天府应天书院求学。他发奋读书,孜孜以求,倦怠时用凉水浇脸,饥饿时以稀粥充饥,日夜与诗书相拥,五年未解衣就枕。1014年,宋真宗来应天府朝拜圣祖殿,书院的所有学子都纷纷跑出书院去看皇帝长什么样,唯有范仲淹不为所动,依旧端坐在教室里用功学习。一个同学好奇地问范仲淹:“范兄,你怎么不去看皇帝呢?”范仲淹回答道:“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专心读书,我今天如果书读得不好,见了皇帝又有什么用?我今天认真读书,总有一天皇帝会见我的。” 1015年,27岁的范仲淹考中了进士,受到朝廷重用,步步高升,成了在皇帝身边辅佐的重臣。对于范仲淹来说,读书就是他的影响圈。后来,当年抢着见皇帝的同学再也没见过皇帝,而范仲淹每天都能见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