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都在比、比、比。
小时候,我们都在争第一名,争好玩的玩具, 争谁的朋友多.....
长大了,我们和别人比工作,比伴侣,比房子大小,比存款多少.....
等到老了,我们嘴里说着凡事都看开了,可内心里都在暗暗比较着谁家的孩子更有成就,谁的退休工资更高......
我们总是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三傻》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朋友考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槽。
我并不是说人不能有得失之心。
恰当的得失之心,会让我们成长在正确的轨道。
但如果凡事都要与人相比,要比别人好,真的会让自己过得很难受。
我们整天会很焦虑。我们整天会很纠结。
如果你比别人好,暂且不说,或许你会有些暗爽。
但是如果你比别人差呢?
有的时候,落差感是会打败一个人的。会让我们变得没有斗志,会让我们怨天尤人,让我们丧失自我。
有对好朋友,最近离婚了。
他们爱的时候是真的很爱。不爱的时候,闹得也是真的很凶。
我们有时会听到他们互相吐槽。
他们俩的口头禅都是,你看谁谁谁又怎么怎么样?
他们总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帜,来谋求自己内心的需求。
和A相比,你对我不够好。
和B相比,你没他有钱(她贤惠)。
和C相比,他(她)工作更勤奋。
和D相比,他(她)父母更慈眉善眼。
.......
人无完人,为什么对另一半有如此严格的要求?而自己却感觉良好,似乎错的都是别人,自己可以高高挂起。
婚姻里最怕的就是比较。爱情也如是。
情人眼里出西施,你的那个他(她)在你眼中一定是最好的。
如果你开始把他(她)和别人比的时候,或许应该反思,你是不是选择了最合适的人?
因为很有可能在往后的婚姻生活中,你都活在痛苦的比较当中,得不偿失。
所以未婚的小鲜肉小仙女们,姐姐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们,爱情,不能将就,婚姻更是如此。
只有当你感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么恭喜你,你找对人了。
否则,以后不是你被别人比,就是你总在比较别人。
接下来,我要讲个恐怖故事,这个故事你一定听过。
故事只有一句话,就是父母总在跟孩子说:
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又怎样怎样了.......
似乎,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不会哭,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得A,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不会让自己生气,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好!
反观自己家的孩子,一提起来就是又爱又恨的感觉。
他不听你话和你顶嘴,他被老师批评害你没面子,他在外面又哭闹了,他永远拿不到第一名,他怎么就没能成为自己的骄傲?
是不是觉得怎么听起来都好像在说自己的故事一样?
或许你是父母,或许你是孩子。
这个故事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在我们当孩子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想,长大以后我一定不这样。
可是长大了以后,你一定也会这样。
因为站的位置不一样。
人生无奈,我们怎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做父母尤其如此。
我们总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我们总觉得孩子长大会理解我们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标准,都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而真正到了我们自己, 画风可能又会不一样的。
别人能考第一名,我没考到,那是因为他有个当老师的爸爸.....
别人能当上班长,学生会主席,那是因为老师偏袒他......
别人工作升职涨工资快,那是因为他花言巧语,旁门左道搞定老板......
我们总是擅长麻痹自己,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我们也很擅长闭上眼睛,看不到别人背后的努力。
我们固执地认为,自己只是运气不好。
我们从来没有在内心深处去反思,自己是不是努力不够?
我们甚至认为越反思越焦虑,所以就更加避重就轻了。
活在当下成了我们的借口,及时享乐才应该是我们的生活状态。
忽然想起在尼泊尔旅行的时候。
我坐在车上,路过一群群低矮的木头房子......
那些衣着破旧的家庭妇女,她们光着脚,坐在门槛上,或者坐在地上,自己一个人干活,或者跟别人聊天。
当时我觉得挺心痛,心里想着,作为女人一定要受到教育,才不至于一辈子禁锢这么小的房子里,一辈子都离不开这座大山....
当把我的想法告诉闺蜜P的时候,她就跟我说了一句话:你难道没有看到她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吗?
我忽然就觉得自己肤浅了。
我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在自我标准的衬托下,好像自己还挺有优越感......
其实说到底,到底都是我们看重了自己,看轻了别人。
我们过分地强调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努力。
有时候我们看起来是在拿自己和别人比,其实,我们是在拿我们的身边人,拿我们身上所谓的那层光环,拿我们内心的优越感,去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和别人比较。
如此说来,细思极恐。
当真应该反思。
找准自己的节奏,如果一定要比,那就拿今天和昨天比吧!
今天的你,比昨天更上进。
今天你的爱人,比昨天更懂你。
今天你的孩子,比昨天更礼貌。
今天你的工作,比昨天更顺利。
今天你银行卡里的钱,比昨天多那么一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