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对中式英语深恶痛绝,是中式英语和哑巴式英语的受害者,因此当自己的孩子开始英语启蒙之后,他们会格外关注“英文输出”这件事情,结果就会出现很多矫枉过正的问题,或者说是坑......
大坑一
英语启蒙初期就要求孩子认字母背单词
这个观念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因为大家会自然的认为,如果不认识单词,怎么可能去阅读?
但如今随着“用母语的方式进行英语启蒙”理念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理解并走出这个误区。
英文学习的过程,特别是低幼年龄段的小朋友进行英语启蒙,一定不是从认字母和背单词开始的,而是从大量地输入语音信号开始。当他储备的语音信号足够多时,再去学单词和字母,就会非常容易。
这一点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进行过英语启蒙,而是从一年级或者三年级才开始跟着学校的教材去学习,那么每年新增的英语词汇背诵量对他来说会非常的大,英语学习过程也通常是困难重重。
同事在担任济南公立小学英语老师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家长们时常反馈:我的孩子非常努力,他每天晚上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背单词,可是这件事情对他来说真的特别的困难:背完了就忘,再重新背过之后,又会忘。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英语写作主题是“季节”,一位英语成绩向来很好的同学(期中英语成绩100分),在作文中写了一句话:I like winter best , because I can make a snowman and so on.我在给他批改作文的时候把and so on这个词去掉了,这个学习态度特别认真的孩子在见到我之后立刻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把and so on去掉了呢?字典里“and so on”就是“等等”的意思啊。当时我没办法给他一个明确的语法依据来解释“这个句子这样说不对”。我只能告诉他:外国人通常不是这样使用这个短语的。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小学高年级的同学中特别普遍。他们在写作时,首先用中文思维组织好语言,再用自己掌握的英文单词和句型,将中文的写作思路翻译成英文。
这就是我们说的中式英语,也是过分强调“背单词”的重要性所带来的危害。
大坑三
听英语的同时要求孩子去跟读
英语启蒙的每一个阶段,孩子都会实现不同的输出水平,但如果家长用不适合孩子语言发展规律的高标准去要求孩子的话,比如在孩子不适合跟读的阶段要求孩子去跟读,那么就会起到反作用。
根据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用“磨耳朵时长”这个指标去判断孩子处在英语启蒙的哪个阶段。
0-100小时
这个阶段是消除英文排斥的阶段,其实也是整个英语启蒙里面最困难的阶段,孩子会从不喜欢、不愿意听,慢慢过渡到不反感,再到开始接受磨耳朵,最后到喜欢。以1小时/天为例,100个小时对应的则是三个月的时间。
300小时
磨耳朵时长达到300个小时的孩子,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反复去听并且模仿,模仿即为输出的一种形式;根据语言能力的不同,其中一部分孩子开始蹦单词,还有些孩子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甚至背读简单的绘本。
500小时
这时,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来说,都是相对得心应手的阶段了。家长只需要给孩子提供大量的素材,他们就可以从中吸收到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并且可以快速输出,同时拼读意识也会逐渐建立起来。
1000小时
当孩子的磨耳朵时长达到1000个小时的时候,则完全可以从自然拼读过渡到自主阅读,孩子们会跟着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开始用英文去阅读、学习和思考。那么这时就是我们真正收获的阶段了。
对照以上磨耳朵的进度,家长可以判断出自己的孩子目前处在哪个阶段,以及可以实现怎样的输出水平,然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要用与学习进度不匹配的、过高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另外,家长带孩子去选择英语机构时会有试听课的环节,尤其是外教课,都会在试听课结束的时候让孩子在家长面前有一个呈现,比如试听课中的某些词汇、儿歌,要求孩子当堂就有输出。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不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要求,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没有任何意义,这只是在短时间内刺激家长签单的一个营销方式而已。
这种方式,我是明确反对态度的。
大坑三 要求孩子像背古诗一样背英语
“要求孩子像背古诗一样背英语”这种做法有两个需要纠正的点。
第一点是:我们学中文讲究“字正腔圆”,所以很多家长就自然地认为,英文作为一门语言,它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事实上,无论是从英文纪录片,还是从英语教学视频、原声影视剧中,大家都会发现,英文讲究的是连读、强读、弱读、省音、浊化等规则,“逐字逐句、字正腔圆”说出来的英文,外国人是听不懂的。
既然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这门语言去交流和学习,所以一定要用地道的英文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它,真正地融入他们的文化。
第二点是背诵。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让孩子背儿歌、背绘本的目的是什么?
学校里的背诵:对于学校的教学来说,背诵(课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因为课本内容是考试范围,只有背过了单词和对话才会做题;
可我们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去看,曾经背过的那些英文对话,能够真正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非常有限。
英语启蒙阶段背儿歌、绘本:魔励的孩子们在英语启蒙阶段去听儿歌、读故事、听读背读时,是通过大量地输入并且配合情境对应后完成的,这是一个语言能力提升的过程,和学校里死记硬背的背诵方法完全不同。
大坑四
要求孩子和家长用英语对话
魔励的英语启蒙有一个理念:背100个单词或者句型,不如通过阅读和动画视频积累100个场景管用。
家长在理解这句话时,往往会把“积累情景”等同于“情景教学”,但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去教孩子学英文时,又总是苦恼于自己有限的英文水平。
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来向大家说明第四个误区,并给出解决方法。
我有一个学生,他的爸爸从事外贸工作,英文水平非常高,妈妈是大学老师,他们是一对非常重视孩子英语学习的父母。从孩子出生起,爸爸就负责说英文,妈妈负责说中文,家里的语言环境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双语环境。这个孩子的英语能力不出意外发展的非常好,但这个“好”并不完全是因为纯粹的双语环境,而是更多地得益于大量的英文原版书、动画片、儿歌的输入,甚至这个量会比中文素材还要大。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妈妈开始有很多困惑:因为这个孩子只喜欢看英文动画片、英文电影以及原版英文书,所以他跟其他小朋友在一块玩的时候就比较难有共同语言,交流时也感觉有一些困难,尤其是谈论起他平时很少接触的中文动画片等等。紧接着发生的另外一件事,给爸爸的触动也非常大。 某一天的饭桌上,爸爸需要孩子递给他一张纸巾,他跟孩子说:Please give me the tissue,孩子立刻非常自然地纠正爸爸:Pass me the tissue。这样一个简单的对话,让爸爸意识到:孩子的英文已经比自己还要地道了,自己用了6年的时间给孩子创造了英文环境,但是最终孩子英语思维的习得还是源自于孩子看的原版英文电影、动画片,以及他大量阅读的英文原版书籍。之后爸爸在“创造家庭英文环境”这件事情上的心态就变得非常松弛了,孩子也是从那时开始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会说中文的。
所以我们建议,除非家庭成员中有一个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否则无论父母英文水平有多高,也不要替代老师给孩子做英语启蒙的工作,更不要做和孩子一起重复练习英文对话的事情,因为这样有可能会成为孩子形成英文思维的障碍。
家长在家里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证给孩子输入原汁原味的,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原版音频等素材,至于激活输出这件事情,一定是要留给外教去做的(后面第六个误区中会谈到外教的问题)。
大坑五
熟练对话后才能开始阅读
“听说读写”的语言习得规律,并不是说学习过程一定要严格按照先听、再说、再读、再写的顺序进行,这4个能力的提升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因为听和读都属于输入,说和写都属于输出。这里说的“读”是广义的阅读,既包括启蒙初期看英文原版绘本时的“读图”,也包括后期有了一定词汇量时的“自主阅读”。所以同为输入的听和读是可以一起进行的。
大坑六
学好英语必须要有外教
这可能是目前大家普遍持有的一个理念,所以家长在选择英语启蒙机构时往往会首先咨询:是否是外教上课?
我们先不去评判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我们先来讨论:外教在孩子英语启蒙阶段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孩子和外教可以长时间地接触和相处,或者属于双语家庭,那么外教(或者母语为英语的家庭成员)能够起到的作用就会非常的大;但对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孩子来说,依靠每节课半小时,每周2-3节课这样的外教课时,最终能从外教那里得到些什么呢?
家长们会说:会跟外教学会地道的英文发音。
如果仅仅是为了发音,那么外教课绝对不是唯一、或者最正确的学习方式,因为原版英文动画、儿歌等等这些资源,它们的配音一定是最标准的(就像我们的新闻播音员,或者是中文教学视频里的普通话才是最标准的)。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输入的量。坚持每天用原版音频磨耳朵,这个输入量要比每周不到3小时的线上外教课多出很多。
同时,不同主题的原版素材会提供更多深入了解英语文化的内容,这一点,反而是以英语教学为主要目标的外教课无法比及的。
所以,外教在英语启蒙过程中真正起到的应该是“口语激活”的作用:当孩子磨耳朵时长达到300小时,大量英文原版音频、原版绘本输入的积累让孩子可以背读、跟读以及跟唱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语言环境去激活他所储存的这些语言,这时给孩子添加外教课程,通过外教的口语激活和输出引导,他会慢慢开始尝试使用储存的情景语言去做出回应,实现口语的输出。
如果孩子磨耳朵时长达到1000小时以上,外教要实现的功能则是帮助孩建立英语思维,用英语去学习其他学科和思维能力。
而相对于外教在启蒙中期和后期所实现的功能,中教老师在孩子英语启蒙初期则特别的重要。因为孩子在初期要通过他喜欢的、能够沟通的老师去引导他对这门语言产生兴趣,然后再慢慢走上正轨,很显然,孩子跟中教老师建立情感连接会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