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学习开始了,本周学的文章是《大学古本序》。
《大学》本来是《礼记》里面的其中一篇。《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为,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的程颐、程颢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元宋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一段:“《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
译文:《大学》的要义,在于诚意。诚意的功夫,在于格物。诚意做到极处,便是止于至善,达到至善的方法,在于致知。
博仁老师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同样的一个人对不同的人发脾气,不同的人内心的感受会不一样。根据三种人不同的反应说明我们的感受,情绪并不是由外界的人、事、物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决定的。
也就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ABC理论。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所以B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认知非常的重,这也是我们不断学习的目的!唯有提高自己的认知诚其意、正其心,才可以看到事物的真相,恢复到心之本体。所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遇到烦恼问题,我们不要去外求,一定要反观内求,反省自己,有问题看自己,是我们自己的“意”造了这一切,当我们诚其意,就可以正其心,而诚意至极就是至善,然后依良知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