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块地,你会用来做什么?这是在接触南明教育后常常想的问题。
上一届,兴致冲冲地在网上买了一批种子,每个孩子发了一些种子,孩子们欢欣雀跃地带着种子回去,高兴地种下去,每天浇水施肥。那段时间经常一起晨诵春天的儿歌,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我们种下小种子,然后静待花开,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不正是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吗?一段时间后,有些孩子的种子真的长出了美丽的花朵。美国薄荷开得灿烂,向日葵欣欣向荣,在群里看着就觉得美好。这会带来孩子生命中的变化吗?其实是我想的过于美好。当时做得浅显,没有深入到孩子心中。
今年在彩虹花里看到种下一颗种子的开课仪式。发下种子就可以了吗?不是的。孩子们把种子摆成爱心,摆成圆心,拍照以此记录拿到种子的瞬间,把孩子看到种子的惊喜拍下来,作为最初的开始。接着大家抬着工具到空地开垦,种植,劳动的过程认真记录下来。种子发芽,及时引导孩子们记录看到种子发芽的心情;长大了要用尺子量一下,长多高了?这就犹如照顾自己的孩子,真切感到自己和种子的长大。这些过程都是我之前没有想过的。
前几天在苏氏教育里,苏氏谈到的劳动教育是怎样的?
苏氏谈到的劳动教育是发展智力,学生通过劳动深入研究这门课,不同的学生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因而发展自己,找到自己价值观。
在我们教室里可以怎么做呢?如果只是种下花,浇水,然后等着花开,这似乎缺少了什么?这种植和我们孩子生命产生什么联系?
干国祥说:花是花的真理,花是草和树的真理状态,而草树花与我们同属生命,我们都会凋零,也都能绽放,这种生命的敏感与相关性,是自古皆然的。这种潜滋暗长的感受,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能够明确地揭示,则会深刻一个人的生命观。花是一首诗,是一个叙事,一个关于奇迹的叙事。每棵花的种植过程,都是丑小鸭童话的现实讲述,这是活生生地自我宣告。
我们教室的种植课程怎么走?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种植上,只是一种形式,不会在学生生命里留下深刻。
我们的孩子也是小小种子啊,我们播下种子,种子们吸收什么才能长大?孩子们,你们吸收什么才能健康长大?我们在晨诵里这样问。孩子们进步的点滴成为教室的阳光。种子的发芽,成为孩子们努力向上的榜样。种子最终长成了花儿,我们教室最努力的花儿是谁呢?要成为最美的花儿啊,我们要怎么做呢?种植课程需要深入到我们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种子种在校园里,让孩子们围绕在美好的花的周围,我们一起照料它,见证它成长,这些才能彼此滋养。
假如我有一块空地,和孩子们一起去创造美好吧!假如我没有,也努力让鲜花在教室开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