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我们自己是一个“感知制品公司”,我们的感知实际上是一个产品,其实就是让我们回到认知的原点。
高考之后许多学霸在网上兜售学习笔记,姑且不论是否真是学霸的手稿,学习是基于自我提升的个性化鲜明的“感知产品”,这种拿来主义的干货必然会产生消化不良的后果,任何真正的提升都是从认知自我,直面我们的短板,制定确实可行的学习步骤,逐步调整有效措施,循序渐进提升学习的过程,这一点是他人无法代劳的。也许20年前的我也会象追寻武林秘籍一样去迷恋学霸笔记,对于学习这件事的观点决定了对应的观点的位置,“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其实我们常常倾向于把选择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而没有考虑这个选择范围之外的更多可能性。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我们经常用一种二元化的思维来看待选择。比如,“我是不是应该跟TA分手?”如果犯下思维狭隘这个错误,我们就会把答案局限在是或否这样的二选一上,而不是开放性的去思考。比如,我应该怎么样做,才能经营一段良好的男女关系?如果“感知产品”没有升级,会发现所谓的分手,不过是同一模式不同演员的循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