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目标定得也不高,业绩却完不成。”
“员工明明每天很努力,为什么工作却做不好。”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很多管理者会发出诸如此类的抱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关键就在于很多管理者不懂得追过程。
你目标定得再好,不追过程,就很难拿到想要的结果。
所以,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懂得追过程,而不是只问结果。
01为什么追过程?
在管理工坊中,有一位老师经常会问学员:“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答案当然是两个都很重要,过程要经得起复盘和提炼,能够分享和传承,可复制的结果才是好的结果。
马云说过:“没有过程的结果是垃圾,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话虽然糙了些,但却道出了管理的精髓。
什么叫追过程?Cherry老师对追过程的定义是“精细化管理”。
中国企业未来走上精细化管理之路将是大势所趋。何以如此?因为,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企业在管理层面基本不会有大的创新和突破,要保持基业长青,还是要靠降本增效,即降低成本,增强人效。
降本增效怎么做?靠精细化管理。而追过程正是增强人效的一种有效方式。
为什么要追过程?对于管理者而言,追过程的目的有三:
1.纠偏。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及时加以纠正,把偏离的方向拉回来。管理者关注结果当然没问题,可是结果一旦尘埃落定,就再无挽回的可能,所以要重视过程,及时纠偏、调整。
2.考核。通过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做得好,进行奖励,让他工作更有激情;做得差的,弄虚作假的,要有相应的惩处。不让优秀的人吃亏,是管理最大的公平。
3.沟通。提供上下级之间定期沟通机会,管理者通过追过程了解员工工作进度,便于其他层面的沟通、协同。员工及时反馈自己面临的困难,寻求支持,适时调整,确保自己能拿到结果。
02追过程的四个误区
追过程很重要,但很多管理者其实并不太会追过程,经常会陷入到误区当中,从而事倍功半。通常来说,追过程的误区有四个:
误区一:时间点到了才去检查
当确定目标后,要在过程中去检查,不要到了某一个时间节点才去关注员工,那样结果出了问题,也来不及调整。所以,要每日通过TDL,每周通过周会,每月通过业务复盘会,每个季度通过绩效去检查,去追过程。
误区二:结果与过程脱节
只跟进时间节点,不跟进关键细节。在时间节点,只去检查“做没做”,却没有检查在做的过程中的关键动作“对不对”,不去深挖细究。这样流于表面的追过程,也是拿不到结果的。
误区三:KPI流于形式化
只追KPI数量,不追质量。KPI流于形式化,当然也不可能拿到理想的结果。
误区四:眉毛胡子一把抓
无论大小事,都检查到最细节,一发现问题就批评和打断。管理者这么做看似非常负责任,实际上抓不住重点,没有重心,而且会干扰到员工,让员工束手束脚,不利于执行,进而影响项目的推进。
03什么是好的追过程?
清楚了追过程时常见的误区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是好的追过程呢?
抓住关键业务指标
你想要的越多,得到的反而越少。所以,在追过程时,你要抓住关键业务指标,明确哪些是必须要考核的,哪些是次要的,抓得太细,会让下面的人疲于奔命,不利于员工士气的提升,也不利于执行。
抓深抓透
隔靴搔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让追过程真正发挥作用,管理者需要抓深抓透。用剥洋葱式的讨论、沟通,追溯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场景,考察员工的价值观,给予员工辅导和赋能。
简单的事重复做
高手的定位是什么?就是简单的事重复做一万次。但这一万次,并非是毫无意义的重复,而是每一次要比上一次更好。当你持续地追团队成员的过程,将Review重复一万遍,你就是一个高手。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每个人都要站在自己最好的表现之上,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进步。当你每天进步一点点,今天做的比昨天好,这就是精进了。追过程,务必要达成精进的目的,自我精进,帮助他人精进。
良好的工作习惯(天,周,月)
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TDL、周报、月报,要用心写,不要让其沦为形式化的工具,那样毫无意义。
纪律严明,有奖有罚
在追过程时,当我们发现员工做得好的地方时,要及时奖励他;当我们发现员工做的不好时,要有相应的惩罚。奖励是为了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动力,让他做得更好;惩罚是为了督促员工进步,让他把事情放在心上。如果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做好做坏没有什么区别,下面的人就会失去做的动力,敷衍了事。
综上,在工作中,管理者追过程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追过程不是对员工进行监视和控制,而是要协助员工解决问题。当管理者以精进的心态,去追业务过程,就能实现双赢,既赋能员工,自己也能拿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