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在刷短视频的时候,被虞书欣的一句“有这么多女孩子是不爱自己的”话击中了,因为曾经的我也是不爱自己的代表,所以深有共鸣。但我没想到的是,原来有许多人在“爱自己”的生命课题上同样缺席。怎么好像莫名找到了组织...
确实,从小到大,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没有一节专门的课堂来教我们爱与被爱,而正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在一个相对科学的“会爱”背景下成长,所以长大后我们对于爱的表达也会变得形色各异,比如有无私的、偏执的、强烈的、冷淡的、索取的、付出的...
(这或许也是恋爱磨合期、离婚冷静期产生的由来吧…… )
因为先天缺课又或是原生家庭“乱上课”的原因,我们可能没有学到良好的爱人方式,但这或许同样意味着,我们也从没有好好关注自己、爱过自己。
成年后,我们对待自我的方式,更多地是无意识模仿父母在我们童年时期爱我们的模样,比如:无私奉献型、挟恩图报型、攀比鸡娃型、延迟满足型、蛮横控制型...…其中,有的或许是“爱”,有的或许是“畸形”的爱、有的或许不爱…
在这个角度下,我想表达的是,爱人是一种能力,让被爱的对象感受到被爱才是最好的证明。
(在我作为设计人生见习教练的短短两个月内,我接受过许多有原生家庭“隐痛”的客户的咨询,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内耗的来源或许是“不爱”自己,关注别人多过于关注自己,自我认同感低、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
这里想提的一点是:接纳自己,接受自己当下的位置,是告别、释然,迎接未来的前提。
或许曾经的我们太小,许多事情没得选,但是无论如何,现在的我们按时长大了!不管从前被浇灌的养分是什么,都不妨碍我们现在具备“爱自己”的选择,不管是通过物欲的满足还是精神缺憾的弥补,我们已然掌握了拥抱幸福的主动权。
那么选择“爱自己”,我们天然就掌握这项技能了吗?
在这个话题下,我想到了最近很流行的那句话“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做小孩,重新养育一遍”,没想到吧,成年后养育的第一个小孩竟然是自己。
虽然内心震撼,但一点儿也不影响我认真研读、逐字学习。因为爱人先爱己,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①了解自己。我们的思维是在不断动态变化的,所以了解自己、懂自己会是一个终生课题,但请对自己多一些耐性,因为你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没有人能比你更在乎自己了,请拿好你的“生命主动权”。
(这里可以参考《斯坦福大学设计人生课》,梳理出自己的“人生罗盘”。)
②接纳自己。来时的路磕磕绊绊也好,风光无限也罢,请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 因为过去已去,未来已来,而今天的你也不会比明天更年轻,我们能做的只是把握现在。
(花时间发现自己的“低效信念”,接受它、理解它、离开它。)
③尊重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因为各种压力的胁迫或是人情世故的需要,我们或多或少会选择违背自己的内心做选择...可能渐渐地,也就麻木了,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了。但是,我想,为自己留出一丝“真我”的空间,是有必要的,不要在日益麻木中将自己变得面目全非,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我要的究竟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忠于自己心底的声音,那才是你的本来,希望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④养育自己。精神上,不断扩大自我认知,让自己有更多尝试、探索的可能,同时学会设立边界,懂得合理拒绝。物质上,在能力范围内满足自己所有向往的一切,这会是你不断努力的动力来源。
(付诸行动,给自己适当的正反馈,感受当下的美好,不要竭泽而渔。)
⑤认同自己。爱自己有很多种外在形式,但唯有“自我认同”这一种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深刻到骨子里的“自爱”,希望你同样拥有!
(从精神层面触达自我,由内而外的喜欢自己、爱自己,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自洽与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