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有人翻译了这句话后赞美史蒂夫·乔布斯,尽管他们有的连乔布斯的全名都不会拼。他们认为,乔布斯作为这个星球上百年难得一遇的鬼才,将他能够带领自己的公司铸就不朽的一切主观原因总结成这么一句话:Stay hungry,意为对创意、精致和完美的不懈追求应随时像饿鬼寻找食物。Stay foolish,让自己永远像个愚者,对知识和未知之物心怀虔诚与敬畏。
令人感慨,他的成功!今天在大教室上课的时候,我的身边一共坐了七个人,有男有女。他们都在玩着手机。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七部手机中,有五部是IPhone。这里是中国。他们那么着迷,那么饥渴。不止是上这节课的时候,甚至不止是上课的时候,他们都盯着那块美妙的屏幕。绝佳的手感,无懈可击的UI设计,让人完全无法放手。除非统计,不然没有人敢说他们具体在做些什么。他们与网络连接着,即使身体随时在移动。或者他们也可能没有在网络上,可能只是在看短信,或者玩一种不受自己控制的小游戏。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在一个行星日中眼睛注视客观世界的时间正变得越来越短。
许多人认为苹果公司的商标不过是一个抽象的、没有实在意义的图案,一个LOGO,换句话说——一个噱头。我不觉得。苹果在各种东方神话中都出演过代表“神力”的角色。它时而在宙斯的金苹果树上栖息,时而又当上了伊甸园里的智慧果,被圣童采撷。在后者,即基督教的世界观中,完整的它象征着令人类垂涎的智慧,而被亚当和夏娃啃咬后,它一落千丈——成了象征恶魔撒旦所执掌的罪恶的原罪(sin)。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没人能知道当乔布斯说出这句话时,他另类的大脑中正在处理着些什么思绪。那么凭什么大家都一致认为他是在低调地夸奖自己的谦虚和才能呢?从现在的现实看,他只不过是用一句话形容了他的所有消费者。
Stay hungry.永不停止对新信息的追求。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我们每个人除了劳动者、智者、消费者等以外,又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信息人,或叫受众。新闻传播工具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完成了惊人的进化,每个人接收信息的速度和总量都增加了成千上万倍。我们的工作,实质上成为了以信息为主导的分析和处理作业,我们的娱乐,完完全全地成了扭曲的大脑过载劳动——接收信息。
我要认真地解释这个地方。当我们用棋盘对弈时,当我们在野外欣赏风景时,当我们读书时,画画时,演奏时,我们并没有令脑中出现太多以前没有的东西。风景是随旅程而渐渐丰满的,但也转瞬即逝,而且多数时候我们只注意了脚下的路;读书学习本质上并不是获取新知,而是将我们头脑中已存在的认识照先人的指导重新排列,至于对已存在知识的把握程度则关乎个人阅历,而要增长阅历可是个漫长的过程;对弈与演奏时,棋盘上旗子的种类和乐器弦或孔或面的数量通常永远不会再增加,人们实际上是在一遍遍地重复已经存在的章法并渐渐学习熟练地运用之。这些古今皆有的、正在逐渐失去爱好者的娱乐方式与现代人的娱乐大相径庭。
现代电子娱乐的发育正呈现两大特点。
首先是巨大的信息量与随之而来的巨大的信息范围。有的时候,纯粹地、以最快速度知晓一则新消息居然也是娱乐的一种。例如听说了一个明星最近的私生活轨迹、上线后发现网络游戏中自己拍卖的道具售出了、对远在地球另一半的战争进行态势有了新的了解,等等。这种趋势已经扭曲了新闻的原始本质:有预警作用的消息,将新闻定义成了“新鲜事”,不管对受众自己的生活有无影响。
其次是对人为可控管理的逐渐脱离。我们以手机这一媒介上的信息为例。越来越多的新闻播送软件选择向并没有在使用自己的用户“推送”信息。当然用户有权选择不予理会,但对有些软件来说,这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主要甚至核心功能。大数据的商业应用也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绝大多数用户会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去浏览那些信息。关于大数据请参考《塾中说(二)》与其它相关知识。
原始的手机游戏多以现实中的棋牌游戏为原型。自《贪吃蛇》为首的游戏出现后,大部分手机游戏多了一条潜规则:游戏的游戏规则使玩家自己不能控制整个游戏的进展,大多时候玩家只是扮演一个不停地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的“帮手”,而不是电子游戏对玩家的定义:险境求生的冒险者、疲于奔命的救世主、或至少是个没事找事做的人。《植物大战僵尸》便是一个经典范例;发展到以《神庙逃亡》为代表的奔跑游戏时,玩家自己变成了不可被控制的因素。他们可以也必须通过阻止自己失败来继续游戏,但他们不能操纵自己的化身停止走向失败的行为,在这里,玩家不再进行游戏,游戏正在控制玩家。我想例子举到这里已经足够。各位可以想一想自己最近玩的游戏是什么样的。
这两个特点使得人们接触越来越多信息的同时也越来越习惯于快速接受大量信息,就像是在一点一点地训练人类的大脑一样。我将其命名为“信息训练”理论。这巨大的信息量在扩大人的信息承受力的同时降低了人的思维能力,这在后面会提到。
Stay foolish.永远不去怀疑自己正在做的事,即使自己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凌晨时分仍不放下手机,即使自己在书本和工作面前低下头去盯着屏幕不肯抬头,即使自己都不了解更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人已经习惯了接受现成的信息而不去经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不会思考,就只能听从别人。
我认为,现代人“信息成瘾”的现状不是一蹴而就的,传播媒介的每一次飞跃发展都对这个现状的促成出过一份力。而在当中,智能手机的发明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详细解释起来的话将会有很多唯心主义的内容,请各位保持成熟的自我判断,或者于此停止阅读。
“信息成瘾”是一种对新信息的欲望,而欲望则是人的动力之源,人的灵魂。我认为人是因为拥有了欲望才被认为是拥有了生活和生命的。普通人首先为了生存而有汲取营养的欲望;在幼年时因为不了解生存的意义而有探索世界的欲望;成熟后为了实现或寻找自己的梦想而工作和学习;老了之后又为了逃避死亡而辛苦养生。有时不同的欲望会交叉在一起,多个同时作用,对人的自我人生规划产生影响。人的欲望会保持至少一个,不然就是被俗称为“心死了”的人。人们说和尚万念皆空,客观上说这只能是一个比喻。难道一个出家人不希望人皆成佛,不希望践行佛法?这就是一个出家人的欲望。我认为人作为动物,和其他所有动物一样在本质上将繁衍后代作为基本的生存目标,因此佛洛依德才会说性欲是人心的动力根源。
“信息成瘾”源于人对于信息的欲望。这种欲望自始至终都存在人心中,但却从未像这个时代这样强烈过。我认为古时候人对信息的需求主要出于恐惧和孤独。
在任何一个文明的早期,首先组织大规模信息传递链的一定是其政权对军事消息有需求的国家,掌权者出于对侵略者的恐惧,迫切地需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边境的最新情报,因而有了信使和驿站。
孤独很好理解,人类天生是群居动物,群居是指一种协同合作的生存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互相知晓”的信息完全流通的状态,即每个人都对与自己有关系的人的境况有所了解。将这个关系扩大,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希望了解彼此,虽然也要受地缘处境限制,因此相邻的村落之间一定会有来往。这种渴望互相了解的状态最后只限于大体为同一民族的大群体之中,在古代,不同民族间总是恐惧多于好奇,例子不再多举。
时光变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程度空前的现代世界,恐惧这一对未知才会产生的概念已经基本绝迹,再加上成为社会人的人类相互之间来往的减少,使得每个群体都渴求着世界任何一个其他角落的信息,每个人都渴求着其他所有人类的信息。信息的总量已经不可估量,每个人的信息容量和信息接收量也已经空前巨大。在这种大环境下,利用移动网络将人与网络这一最大的信息库连接的最大功臣——智能手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做了极其恐怖的一件事:将人的灵魂分割。
如果说人的灵魂是由数种欲望共同组成的,智能手机这种“随身携带、连接入网络的媒介”则已经成为了人身体的一部分,它完全取得了使用者的信任,使他们相信自己凭借互联网,能有效地满足人对信息的需求。它将人对信息的巨大欲望剥离了出来,放到了自己身体里,这种媒介就这样成为了几乎每个人都有的“魂器”。当人对信息产生渴望时,人会像举起手来拿东西一样自然而然地拿起手机,就像是在控制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尽管这并不能改变手机是一个道具的事实。
这也解释了为何苹果手机在性价比低的基础上仍能风靡全世界:我相信苹果手机的整体设计理念正是人机一体。例如它的一体化外观就最大限度地抹去了机械的痕迹,大小也控制在握在手心里最舒适的程度,没有刻意追求大屏幕。
下一个问题:为何人们即使是在无事可做的时候也会偶尔摸出手机浏览一下哪怕是刚刚浏览过的旧信息?我认为是出于更深层次的原因:他们受过训练的大脑认为脑内的新信息已经消耗完了,需要补充新的。
本来人的思维应该是包含两部分的,即收集和处理信息。处理信息指人对了解到的客观事实作出推理判断,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一种很基本的自我确认事实的方法。问题是,现代人恐怕正在慢慢地丧失这种能力,即逻辑判断力。原因有二:一,信息化带来的信息爆炸使得人脑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信息接收量考验。许多人疲于应对源源不断的新信息,有时甚至还没有理清楚旧的,新的就出现了。二,大众传播媒介的建立和兴起将之前只有掌权者才能制造的权威效应普遍化了。人们越来越不再思考信息的可信度或理由通顺与否,他们开始以传播者的传播成本和其本人的知名度来判断信息的真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宁愿相信电视节目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也不愿相信与之意见相悖的亲戚朋友(虽然有些情况下事实如此)。这无意中造成了人思考能力的退化。
因此,本来在人脑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所占功耗的比例可能是5:5、4:6或者3:7,现在脑力却几乎全部用在了收集信息上,而新闻媒体提供的信息包括评论和意见又太过详细,无法再脑内停留,因此有时即使人脑内已经塞满了信息,逻辑系统却又因为没活可干而判定人获得的信息总量太少,从而触发人对信息的新一轮过剩需求——这使他做出了开启手机寻找信息的行动,周而复始。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同意信息论,即任何事件,包括游戏、新闻、功课等等等等都算是信息的话,上面的推论也可以用来解释“沙发土豆”综合征和网瘾症。
被手机绑架其实并不可怕,我相信人可以通过进化来克服信息爆炸带来的的影响。真正可怕的是人被无孔不入、无所不能的媒介葬送了大众思考的能力,令他们毫无戒备地相信知名的大众传播者,实际上就是有钱的人说的任何话。大众由于人数众多,可能确实缺乏准确的判断力,但大众无论如何不能放弃思考。纵使是无尽的争论,也好过无条件的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