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千字文的原因,知道了刘未鹏和他的《暗时间》。每天写千字文不是仅仅靠坐在电脑前磨出来的,而是通过阅读,经历等输入方式,加上回忆感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把脑袋里各式各样的主题逐步梳理成一篇篇文章而来的。最近在来回通勤路上看了《暗时间》的第一章,读来津津有味,如同醍醐灌顶,之前也读过一遍,信息量实在太大,加之自己的阅读方法有待提高,几天过后就逐步遗忘了,趁早把读书笔记记下来,做梳理避免遗忘,由于还没全部读完,所以暂时没有思维导图。
用一句话来概括《暗时间》这本书的话,它是一本讲心智模式、学习方法、时间利用的一本书,比较适用于希望提升时间管理和学习效率的人,属于自我管理加一部分心理学范畴。作者刘未鹏,80后,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现在工作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新工程中心,育有一女,《暗时间》这本书就是当时献给他刚出生的女儿的,全书的内容收录于2003-2011他的博客,程序员的生活对于大部分程序员来说是996,而对他来说是多任务切换,工作,写博客,出书,生孩子,顺手就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属于会玩会学习的那种人,读这本书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自己从小在学校教育和自己的学习方法现在看来就是在死读书,读死书,从来没有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把书本上的知识作为“缓存”存在了大脑里,考试结束或者一段时间过后“缓存”就被自己大脑逐渐清空了。
作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我带着以下这四个问题来读这本《暗时间》(其实是翻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主要在谈什么?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同样,在《暗时间》的“一直以来陪伴我的学习习惯”这一篇幅里我也找到了类似的问题,作者提到在学习一样知识之前,要对自己在心里提三个问题,即知识的本质是什么?第一原则是什么?它的知识结构是什么?作者提到在学习一样知识之前要积累一定的疑惑感,就是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否则一本书读过也就是读过了,书本的状态仅仅停留在“读过”和“没读过”两个留下的印记没有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么深。
这本书主要在谈什么?
一开始以为这本书仅仅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后来发现其实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再后来发现和心理学也有一定关系。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整书分成三个章节,“暗时间”、“思维改变生活”、“跟波利亚学解题”,目前仅仅读了“暗时间”部分和第二章节开头的“逃出你的肖申克”,除了作者自己的论点,还引述了大量关于心理学、思维方式的英文原版资料。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
作者本身是程序员的角色,整本书就像是探索计算机世界一样探索人类大脑,逻辑严谨但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活工作经验。“暗时间”章节读起来醍醐灌顶,“逃出你的肖申克”则有点像《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在和读者对话,一直在思考作者写这一章节的原因,暂时还没整明白。
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除了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提升学习方法之外,第一次让我觉得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可以通过阅读思维方法的书籍来提高的(譬如刘未鹏提到的“学会思考”豆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