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一些不知原委的人灌输“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所以,理所当然得认为:我理科好,我骄傲;英语和语文不就是死记硬背嘛,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学政治历史的人就会拽一些大家听不懂的名词,装高深。
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一件事情,只是因为不了解,而这些事情早早得被别人扣上一个无聊的帽子,就会让我们更加没有兴趣去了解,由此得到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别人说没用,我们也没兴趣去了解,所以不喜欢,最终错失了很多人类精神的宝藏。
*1.对不起,那些年我看不起的政史地*
本科的时候,政治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玩手机,下课交一篇从度娘处“摘抄”的文章,期末背背题库,也可以考一个很不错的成绩。所以课上除了老师讲“野史”的时候,思想基本都神游在外。
我最初对文科的思想有所改观是从考研开始的。考研初期,还对这种考试的设置有所微词,我们这些将来立志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人,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没有一点实际意义的酸话,既对科技发展无功,又对社会进步无益,简直是浪费时间,浪费资源。
但是毕竟事关最终考研成绩,嘴上发发牢骚,脑子还要很诚实得去学。考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本科放荡欠下的债,考研要加倍归还,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每一门都要从头学起。
当因为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不会应用时,当背了半年单词后英语正确率仍然很低时,当看到海量专业课无从下手时,当认不清自己的真正水平遥遥无望时,当无数个日日夜夜疲惫不堪想要放弃时。居然是马哲告诉我:只有量变才能产生质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上升;只有通过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才能得到真理。
在没有经历过挫折时学习这些道理感觉枯燥无味,在思考过生活后再回味这些道理感觉意味悠长,原来我经历的这些事情,先哲早就总结好经验,还用这么精炼的语言总结出来。以后再看政治课本上的条条理论,都感觉是自己人生的缩影,从中反思出真理,继续照亮前行的路。而历史和地理也帮我打开了另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那些年我错过的政史地,对不起。
*2.对不起,那些年我看不起的语文*
上周回家,偶遇了自己初中时最喜欢的物理老师,她风趣幽默,总能把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用很土很土的现象解释出来,启发了很多学生的物理思维。上学的时候,我只是感觉她很聪明,此次见面,更加刷新了我对她的看法。
十年没见,老师从我们的任课老师做到班主任,从班主任再被调走当校长,现在升到文教局工作,不禁惊叹老师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但当我读完老师的公众号以后,就完全能够理解老师能有这么辉煌履历的原因。
虽然公众号写的都是教子心得,但从内容背后可以看出老师一直都在学习进步,文章中涉及的心理学,教育学的内容,都是老师学习以后反思的结果,而且,写作也是一个锻炼思维的好方法,文章结构的设计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种文章的输出,需要大量的阅读输入。一个肯不断学习,时刻反思的人,生活是不会亏待她的。
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自己去经历,另一个就是阅读别人的经历。阅读带我们开阔眼界,而写作能让我们更好得思考生活。
那些年被我误解的语文,对不起。
*3.对不起,错过一半人生的自己*
理科大多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科学研究有关,更注重实用性。“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口号是在建国初期提出的,我国科技型人才匮乏,人民群众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只能着重于致力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来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这是当时的特殊环境决定的。
文科更多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可以上升到脱离温饱的精神层面,虽然看上去似乎不如理科那样实用,但它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深刻而长远得。你的学贯中西,你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的文学歌赋兼通,无一不熏陶着你的人文素养,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如影随形。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是其综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一国软实力的象征。
文科和理科如鸟之双翼从两个方面影响着人的成长,错过文科,就错失了一半的前半生,重拾文科,愿有个更温暖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