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比特】激发潜意识,强化意愿,提升决策行为
1-【楔子】
为什么说到,做不到?
为什么都知道【迈开腿,管住嘴】,身体更棒,都很难做到?
为什么【道理知道一箩筐,还是过不好一生】?
总之,【良好的意愿和实际行为之间】出现的偏差,怎么样才可以弥补呢?
2-【1个理论】-----“50比特思维模式”
人类大脑每秒钟能接收1千万比特的信息量,但其中只有50比特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处理的,其它99.99%的思维都是无意识的。换句话说,人类很大一部分的行动都是大脑在潜意识状态下完成的,我们根本意识不到。
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都有良好的意愿,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这些良好的意愿,并把它们转变成积极的行为】。
三-【7个策略】
01【3个激活型策略——直接改变行为】
【第1个策略: 主动要求他人做出选择】
帮助人们调动 “50比特思维”,让他们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就能有效弥补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
【案例 1】研究表明,我们在饮食方面所做的大部分决定都是自发性的,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把糖果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就可能会导致更加盲目地食用,如果放得远一些,就能有效减少食用的数量。
因为糖果在手边,吃糖就变成了一个下意识的行为,把糖果拿远之后,要不要走过去拿糖果,就是一个需要动用“50比特思维”去思考一下的事情,这种简单的改变就可以帮我们更有效地管理体重。
【第2策略: 预先承诺】
让人们在当前做出某些决定,来弱化未来某些行为的吸引力。
比如,月度PK,事先做出承诺,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就是利用心理学上的【预先承诺】,引导自己之后的行为按照预先承诺的去做。
【第3策略: 自愿退出】
让人们默认接受一个比较好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的行为方式。
【案例2】大多数人在去世前都没留下过是不是愿意捐赠遗体的意愿记录。在一些国家,如果人们要捐献器官,必须在生前签署一份同意捐献的声明,而在另外一些国家,是默认捐献的,不愿意捐献才需要声明。
统计发现,在默认捐献的国家,器官捐献达成率在 85%-100%之间,而在需要签署捐献声明的国家,捐献达成率只有4%-27%。
02【3个提高型策略——强化良好意愿】
【第4个策略: 融入他人的思维】
用线索或提醒的方式,吸引人们的“50比特思维”。
对于包装食品来说,在货架上的位置特别重要,把商品摆在最有可能被消费者看到的位置,是极其有效的销售手段。
同样,洗衣机工作完毕后的提示音、在天然气里加入刺激性气体来提醒人们注意泄露,这些都是在用各种线索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获得更多的关注。
【第5个策略: 重构选项】
用更打动人的措辞来表达信息,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案例 3】在一项研究“怎样鼓励酒店客人重复使用毛巾”的实验中,酒店在不同房间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标语牌,一种是单纯呼吁“请帮忙拯救环境”,另一种则利用了社会规范的力量,写的是“和曾经入住本房间的其他客人一起拯救环境”。
两种标语牌起到的效果差别很明显,因为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格外注重群体行为模式并加以效仿。
【第6个策略: 巧借东风】
用一种大多数人认为更有趣、更令人愉悦的方式来引导行为习惯。
【案例4】20世纪初,一款名为“白速得”的牙膏引入美国,在之后的10年间,全美国的刷牙人数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原来,这款牙膏中加入了薄荷成分,让美国人史无前例地感受到在刷牙的过程中,口腔里沁凉舒爽的体验,不知不觉间就养成了每天刷牙预防蛀牙的好习惯。
03【能够广泛应用的超级策略】
【第7个策略:合理简化】
概括起来,就是让正确的选项更简单、更容易,让错误的选项更复杂、更困难。
如果公司想要鼓励员工加强身体锻炼,多爬楼梯,少坐电梯,就应该把楼梯设置在容易找到的地方。而且光照条件和环境要非常好,让它看上去更有吸引力;而把电梯的位置设置得远一些。
4-【小结感言】
想要减重瘦身,就把零食和糖果放得远一点;
想要缩短看电视的时间,就把电视机搬走或者放到不能舒适观看的地方;
想让一种新产品获得欢迎,首先帮它取一个朗朗上口的好名字。
我们之所以出现行为有违初衷的情况,并不是对自己的控制力不足,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和懒惰是人类大脑的本能倾向,运用50比特思维模式和7个策略,能够弥补【良好的意愿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偏差,提高行为决策和目标实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