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去年的这个时候,作为衡阳民间阅读的代表,我有幸被推上了舞台中央,和衡阳人的傲娇——学霸彭敏同台,为衡阳爱好阅读的市民们奉上一场分享与体验。分享中,我提到了阅读之于我的作用——让我的人生蜕变,其实,为了舞台效果需要,演讲中多有夸张之辞,且只能选取片段呈现,难以展示全貌,那么,时间又过去一年了,关于阅读,我这一年来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作为普通人,阅读之于人生的意义到底是怎样了?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阅读的疗效到底有多大?我理解的阅读,是否与一般人所理解的阅读存在差别?今天,我就将自己的一点思考分享给大家!不成严密的逻辑体系,也不做道德状的呼喊,只是朋友间聊聊天,如果您身边有茶,可以将就着把我的文章和茶一起品品。
没有阅读的人生,看不见别人的天地
有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实话,行万里路,在高铁票价不菲的今天,是需要经济实力支撑的,就算经济不成问题,那也是要有相当时间去支撑的,除非你是自由职业者,或者以旅游和写作为生,否则,难以实现,相对之下,还是读万卷书来得容易和靠谱。当然,不是说一定要去读一万本书,但的确是要多读,广泛涉猎,因为在读书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一段岁月乃至一生中的思想、知识与体验。我们读书就相当于可以与作者进行一个深度的心灵沟通,当你读不同的书的时候,你将会学到不同人的内心对不同事物的看法。(你能接触越多不同的人,成长也将会越快)。这样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你不再偏狭的看待自己或者他人,要知道,人生殊为不易,我们唯有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生活才会给我们丰厚的回报,也会将生活中那些暴戾、埋怨和琐碎抛开。同时,也能放下那个固执的自我,坦然悦纳不同的人,不堪的事,有句心灵鸡汤是这么说的:“见天地、见过往、见众生”,勤于阅读,大概就有这种体验吧!
而不喜阅读的人生,大概总以为自己的经验是全世界最好的智慧。身边有个朋友(因为三观一观都不合,所以严格来说只能算是熟人),是上世纪那种典型的成功人士,获得不菲的物质财富,对待任何人和事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但不能和他谈什么经济理论、社会文化、阅读旅行之类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这是无聊透顶的事情,他只凭着自己的直觉经验做事。可这位老兄偏偏是不甘寂寞的,总想追逐经济热点,让自己的生意转型,于是先后搞了直销代理、跨界餐饮、小额信贷、生态农业甚至还有文化艺术等等类型企业和项目,最近觉得区块链又是一个被很多人提及的概念,所以当身边有朋友向他推荐虚拟电子货币交易时,他也参与了进去。不过他这些零零总总的生意和投资,要不就黄了,要不就亏了,反正没有什么是最后坚持下来的,因为一旦深入进去,这位老兄就力不从心了,难以理解这些事情背后的运行逻辑,最后也就草草了事,好在他的财力基础扎实,拥有好几处黄金地段的物业,所以只伤了皮毛,没动到筋骨。
你看,一个财力雄厚的老土豪,也喜欢追逐新鲜事务,可就是不愿意系统的去接受新知识和新的价值体系,总以自己固有的经验和心态去左冲右突,终究是难以获得好的结果,如果他多些阅读(这里的阅读指的是学习力),可能得不到直接的经验和路径,但总会触发他的深度思考,这样也就能理解一些新型经济背后的基础逻辑,也就不会那么随波逐流,朝秦暮楚了。所以于他而言,他看见的只是新经济的热,却看不到这些热流背后那些一个又一个的新天地。
阅读不是无聊的消遣,是生产力的直接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段时间脑体倒挂,“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新世纪之后,又一波读书无用论兴起,“考这个部、那个部,不如家里是拆迁户”,最近,更是一股丧鸡汤在朋友圈中广为传播:“阶层固化,你没穷过你不懂”,说是寒门再难出贵子,叫人好不难过啊!
事实果真如此?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些人读书读歪了,把读书(上学)的作用直接等同于经济效益不得产出的时候,愤懑而号!其实大可不必,我想,上学和阅读本不是一回事,上学是学本事、学技能,而阅读是去体验他人,内观自我,多是精神层面上的提升,而非直接经济效益的产出。况且,我们不能以读书(上学)无用的个案代替整体,以特例否定全盘。不过,我更加需要说明的是,从统计学和概率论上来说,正式进入职场之前,读书多(学历高)的人,一定整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会高于读书少(学历低)的人;正式进入职场之后,一直保持学习和阅读习惯的人,一定整体上比不再学习进步的人要好很多,所以,我要坚定的告诉你,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或者叫终身学习),一定会比另外一个不阅读(学习)的平行世界的你过得更好,无论是物质财富或是精神食粮。
这个逻辑上也好说明,学习和阅读会产生思考,持续而深入的学习会产生持续而深入的思考,而深入思考的结果会产生行动和探索,最终会促进你人生的改变,而大多数改变,只会是越来越好。
这还只是从阅读对于个体的作用来说,大家可以拉开来看,我们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不正是因为近代世界大规模知识和教育的普及,从而让文明的发展形成了加速度前行的态势。再比如所谓全球的产业化转移和民族振兴,莫不是与发展所在国教育普及程度的大幅提升互为助益。 所以,在冷兵器退出,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靠的是脑力竞争的时代,全民阅读程度的提升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战斗力提升和生产力提升。
我所理解的阅读,指的是学习力和改变力!
按照莫提默 · 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所阐述的理论,阅读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与之对应的是我们的学历设置,也就是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四个阶段,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的学历达到了大学阶段或者是研究生阶段,而学力却并没有跟上来,阅读仍然是一知半解。用另外一套语言来形容阅读的四个阶段,则是感官性的愉悦、沉浸性的体验、反省性的存疑、系统性的架构,与之对应的,则是我们人生中的几种境界和状态,处于第一个阶段的是芸芸众生,每天都在感官的刺激与愉悦中而不自知,比如看八卦新闻、热播电视连续剧以及各种网络小说等等,很残酷的一个现实,这类人群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也是最底层的;第二个阶段是看了书,而且还不少,天文地理人文社科多有涉猎,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中,对事物多有理解,对人多有包容,处于这一层次的阅读者,大多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收入和社会地位也处于中间(一般人到了这一层,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第三个阶段,则是能够系统性学习,掌握到了事物的运行规律, 随便一本书放在他面前,就能看出背后作者的种种意图,同时还能举一反三,找出书中的片面性和BUG,并运用综合所学化解书中的种种疑问,这类人基本算是社会高层,金钱和地位已经不是他们的第一需求了;第四个阶段,也就是主题阅读和系统性架构的人,则是社会的顶层设计者,他们提出自己的理论系统,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类人寥若星辰,比如历史书中那些把名字留下来的人。所以,理解了阅读的四个阶段,也就知道我们的现实差距有多大。
总而言之,概而述之,阅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技术。一个人读书,不是说他逐字逐句地念过一遍就能叫做“读书”,那顶多算是翻书。“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做到”。读书同样如此,“读过了”和“读懂了”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而“读懂了”和“做到了”之间,也有一段距离。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如何才能“读懂”一本书的方法,至于能否“做到”,这需要看一个人的执行力,以及实践精神,在这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如何能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个人能力,才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资本。所以我理解的阅读,就是学习力和改变力,最终叫做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