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曾经和我提起过童心。
“你是没有童心的,因为你不喜欢小孩,你排斥他们。”
“我并不觉得亲近小孩是有童心的表现,我也并不觉得,喜欢小孩是有童心的象征。”
这位友人之所以这样说我,全拜一时兴起,告诉他我没有那么想要接近小孩,于是,这位友人断章取义的说,我排斥小孩。
真的是冤枉。
说实话,我并不排斥他们,而且,有些小孩还挺喜欢我,我也喜欢跟他们交流,玩耍。
大部分人都有喜欢小孩的倾向。
胖嘟嘟的小孩,见人有礼貌的招呼,尊重他人,不大吵大闹的小孩,会非常让人喜爱。
我也一样喜欢这样的小孩。
若是,把这些放在大人的特征上,
颜值颇高,礼貌真诚待人,尊重他人,对人不情绪化的成年人,想必也会让人喜欢。
但是,即使长相可爱,但脾气却时好时坏,撒娇打滚,甚至在大人面前有些做作的小朋友,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但不喜欢,也绝对不是厌弃之。
这个世界上,总有喜欢与不喜欢之间太多的灰度。
像小霸王一样的孩子,可能只有他的家人还是百般宠爱,呵护有加。如果家长真正需要负责任,应该是对其言行进行引导的。
一直以来,我从来都不觉得孩子和大人是分离的群体,我是说,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定义这个孩子不再是孩子,这个大人已经是大人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从生理年龄界定的吧。
但是,他真的不是孩子了吗?
他真的只是个孩子吗?
孩子,大人只是两个名称,在我看来,孩子和大人是连续的,你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他可能比你懂得多,你觉得大人什么都懂,他可能懂得还不如你多。
一直以来,我面对五六岁的孩子,我都会把他们当作同龄人交流。
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的原因,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把无论多大的人,即使六七十的老翁,也会本能的将他们视做同龄人。
于是,我跟他们“没大没小”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那些刚开始抱着我,说喜欢我的女孩儿,渐渐便不再理我了。我可能在他们眼里,真的是极没意思的大人,竟然没办法因此夸奖他们。
但是,一些小男孩儿却会主动的迎上来,跟我交流一些想法。
你要说我不喜欢他们吗?
这个问题其实本身也有问题。
为什么人一定要喜欢某件事情,某个人,才可以去了解。
说实话,很多人,很多事,只有真的去了解了,去理解了,你才可能真的喜欢。
我喜欢那些愿意真诚待我,向我敞开心扉的孩子们,我们彼此尊重。
就像,我喜欢那些愿意真诚待我,向我敞开心扉的“大人”一样,我们是朋友。
是的,无论比我大三四十的老翁,还是比我小二十的孩子,在我看来,他们都可以做我的朋友。
我喜欢柴犬,喜欢金毛,因为他们有一种闲适的稳重感,我们彼此尊重,相互照顾,我们是朋友。
在我眼里,朋友是不分物种,年龄的,只与是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关。
为什么一定要喜欢小孩呢?
至少在我看来,我只需要喜欢那些把我真正作为朋友的小孩就可以了。
而其他人,我也没有讨厌他们。我对他们的感情,是介于喜欢与不喜欢的灰度。
为什么要欺骗自己喜欢小孩呢?小孩,也只是个名称,它包括太多的复杂的个体。
为什么要用一个名称绑架自己呢?
再谈谈童心这个问题。
我从来都不觉得童心与喜欢小孩可以画等号。
童心应该是一种纯粹。
一种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是因为山在那里,所以攀登的纯粹,但是,山却并不是目标。
就像你喜欢画画,你享受画画,你总不会给自己定一个今天画几张画,画到什么程度,要拿什么奖项的目标一样,因为你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只是因为喜欢而去做,再没有其他附加的理由。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可能理解不了,那是因为被外界的世俗影响了太长时间,已然忘却了最初生命本来的面目;那是因为已然走的太远,早就忘记了最原始的冲动和初衷。
只有这种纯粹才可以把人带去的远方,是许多人长大以后再也无法看到的风景。
不一定要喜欢小孩,就像不一定要喜欢所有人。
做好自己,尊重他人,给与他人帮助,一辈子不分老幼,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断的认识世界,有机会还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辈子就值了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