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开篇伊始,列出了作此书之难的原因:
1.文章的名目。传的名目不好选,鲁迅自觉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便从不入三流九教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题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作为名目。
2.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是‘某,字某,某地某人也’,但是鲁迅却不知道阿Q姓什么。
3.不知道阿Q的名字怎么写。他活着的时候,人们都叫他阿Quei,但是究竟是叫阿桂还是阿贵呢?无从考究。案卷里也并无与阿Quei的声音相近的人。只好用‘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
4.阿Q的籍贯不详。
人物性格解读:
阿Q生活在乡村社会的最底层,既是一个让人心生悲悯的漂泊者和流浪汉,又是一个让人又气又憎的流氓。
在他身上,衍生出一种精神——阿Q精神。有人将这种精神定义为:在现实中无法获得满足,便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寻求自我安慰。比如,在《优胜记略》这一章节中,当他和别人有口角的时候,他就用“我们祖先比你阔多啦!你算个什么东西!”来撑场子。当他被别人揪住黄辫子,在墙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他会用“老子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来安慰自己,然后心满意足的走了。他对“文童”也有不值一笑的神情,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不可否认他的这种暗示方法给他自己带来了片刻欢愉,他像金鱼一样拥有七秒钟的记忆,前一秒还被别人毒打,与别人有口舌之争,下一秒就能转移注意力,将不快抛到九霄云外。可是人不能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啊!眼见他高楼起又高楼塌,到最后都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当梦境被现实狠扇一巴掌,你才会知道有多痛。所以我觉得阿Q是在自欺欺人,死要面子。他打不过比他强的人,就给自己臆想出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其实也不差,用这种精神鸦片来麻痹自己的神经。
在阿Q身上,我还看到一种根深蒂固的“奴隶性”思想,这个词出现在小说的最后一章,当阿Q第一次下跪时,其中一个长衫人物很鄙夷地对他吼到。这种“奴隶性”思想表现在他缺乏平等精神,以及对权力的顶礼膜拜。
缺乏平等精神的人,他不能平等的看待他人和自己。比如,在《续优胜记略》里,阿Q看见小尼姑迎面而来,便上前大声的吐一口唾沫:“咳,呸!”,见小尼姑不理睬他,他便伸出手去摸她新剃的头皮,还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力拧小尼姑的脸,直到把小尼姑气到哭着跑去,他才得意的笑起来。在《生计问题》里,当阿Q打听到他的饭碗被小D“抢”去了,他心里立刻就想:“小D是一个比他还穷的小子,又瘦又乏,位置是在王胡之下的,怎么能抢了他的饭碗?”几日之后他遇见小D,“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小D的谦逊反而使阿Q更加恼羞成怒,俩人便这样打了起来。
当阿Q看见比自己还弱的人时,就会像豺狼遇见绵羊一样,毫不遮掩的露出狰狞的面目;当他碰见比自己还强的人时,就好像绵羊遇见虎豹一样,没有一点儿招架的本领,只会作贱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来换取一丝苟延残喘的气息。
比如,阿Q得知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之后,便手舞足蹈地对外人说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排起来还比秀才长三辈。谁知道第二天他被赵太爷叫去问话,却不敢开口,遇其斥咄,竟后退,结果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大嘴巴,不仅如此,他还白白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虽然心里憋屈,但仍然仰慕赵太爷的威风。
这种奴性思想下的不平等,让阿Q既狂妄又自卑,具有很极端的双重人格。他的狂妄,表现在当他遇到比自己更低下更软弱无能的人时,立马就会露出轻狂浮躁的的一面;而他的自卑,表现在当他遇到比自己更高级更有权势的人时,就会自生出一种“卑微到活在尘埃里”的想法。阿Q的这种双重人格,就在于他无法摆脱的身份——封建社会最底层的穷苦的普通老百姓。上有富绅官吏的欺侮压榨,所以他,以及像他一样的人只能奴颜婢膝,匍匐在权力的脚下才能有一息尚存,这是不得已的无奈和辛酸。而他的下面,他自认为比他这个身份和阶层还要更低下的人,即是那些比阿Q更无能更贫穷的人,前一秒他还在“主人”面前摇尾乞怜,下一秒他就将“主人”发泄在他身上的暴力加倍的报复在比他更低级的人身上。而这些比他更低级的人还会去寻找比他们更低级的人实施报复。
在阿Q身上,仿佛只有在弱者面前他才具有优越感和自信,而见到比他强的人,他的那种优越感和自信就会分崩离析,秒怂。这种优越感和自信若隐若现,时有时无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内心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崇尚平等,追求平等,而一个人如果没有对平等的强烈渴求,便不会真真正正拥有自信和高贵。不先内化于心,又怎会外化于形?
其次,“奴隶性”思想还表现在他对权力的顶礼膜拜。小说的最后一章《大团圆》一共写了阿Q三次下跪。第一次被抓去栅栏门时,得知审问他的那个光头的老头子有些来历,阿Q便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最后顺势改为跪下。第二次被抓出栅栏门时,上面仍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仍然下了跪。第三次被抓出栅栏门时,上面依旧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也依旧下跪了。从阿Q的三次下跪,不难看出他对于权力的畏惧和屈服。他甚至不敢为了自己的清白辩解,只是稍加判断出这个人很有来历之后便自觉下跪,显示出了自己软弱的一面。可他为什么会畏惧权力并且自甘屈服呢?我想这与儒家推崇“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有关联,“学而优则仕”语出孔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开始就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把当官作为读书的目标,已成为历朝历代大多数学子的共同追求。无非就是当官之后能享有一般人所没有的权力,而权力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就是看上去不仅光耀门楣,扬眉吐气,还高人一等,掌握生杀大权。所以一般人还是败给了权力,阿Q就是权力阴影笼罩之下的傀儡,他下跪的不是那个看起来很有来历的光头老头子,而是令多数人惊惧的权力。
想起周国平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有高贵的骄傲,便是面对他人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不卑不亢,也有高贵的谦卑,便是不因自己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傲视他人,它们是相通的。同样,有低贱的骄傲,便是凭借自己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趾高气扬,也有低贱的谦卑,便是面对他人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奴颜婢膝,它们也是相通的。真正的对立存在于高贵与低贱之间。
显然,阿Q是属于周国平所说的那种“低贱的谦卑”,但这是他所处的那个环境里,他那种身份的最优选择。试想一下在一个几乎密不透风的房间里面,所有人都在昏昏沉沉的睡觉,而只有你在凿一个小洞企图逃生,那你的下场会是什么?答案就是:你会被其他人打死。阿Q生活在一个麻木不仁的社会环境里,单凭他一己之力在那里哀嚎着“打到富绅恶霸”“打到权力崇拜”又有什么用呢?蜉蝣撼树谈何易,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可我们不同,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也拥有了更加独立的思想。我们无法选择做权力的主导者,但我们还可以选择做一个怎样的人。是高贵的骄傲着?还是高贵的谦卑着?抑或是低贱的骄傲着?低贱的谦卑着?“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吾亦耻之,心之所向,心有所乐,纵使其宜乎众矣,余必固守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