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十六计:敌战第七计 无中生有
总决: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原注释说道: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也就是说,欺骗敌人,不可以从始至终都欺骗,欺骗总会被敌人发觉的,要虚虚实实,虚中有实。只靠虚实不能够击破敌人的,只有虚中生出实来,才能够打败敌人。
少阴,太阴,太阳,指八卦中阴阳虚实之变化。此计的关键在于生有,无而示有是为了迷惑敌人,真正取得胜利必须完成由无到有的转变。此计可分为步:第一步,无却示敌以有,让敌人误以为有;第二步,敌方识破我方为假有,放松警惕;第三步,我方变无为真有,敌方仍误以为假有。如此,敌人逐渐落入圈套,则主动权为我所掌握,便可取得胜利。
经典战例:
唐安史之乱,唐将张巡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安禄山派大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城中缺箭。缺少箭只,将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心生一计。
张巡命令军中士兵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放箭,叛军万箭齐发,草人上扎满了箭矢。张巡命收回草人,得箭数十万支。
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叛军见状,都哈哈大笑,不再上当。张巡见敌人已经麻痹,就吊下五百名真的勇士。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潜入敌营,突然发动攻击,令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大乱。张巡乘势率部冲出城来,杀得分狐潮大败而逃。
此战例当中提到了孔明草船借箭的故事,但是草船借箭并不是无中生有之计,只因为他“借到箭”以后并没有继续利用曹操的麻痹,无中生有。当然,无中生有作为敌战计第一计,并不能够在任何场合都适用。就算周瑜利用曹操的麻痹,再次派船前往曹营,也不能够对战局起到比较大的改观。如果东风便给,第二次草船便带满了引火之物,然后直冲曹营,则草船借箭就变成了典型的无中生有。
三国战例: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长板坡一战,刘备已经是危险万分,多亏了张飞想出了个疑兵之计,才阻碍了曹操的进一步紧逼。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张飞那里肯听,引二十余骑,至长坂桥。见桥东有一带树木,飞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飞却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马,不敢近前。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
此时,张飞造的尘土给了曹操一个假象,认为背后一定有诸葛亮的伏兵。再加上张飞的有恃无恐,更加坚定了曹操的假设,于是曹操飞马逃回。
操曰:“彼断桥而去,乃心怯也。”遂传令差一万军,速搭三座浮桥,只今夜就要过。李典曰:“此恐是诸葛亮之诈谋,不可轻进。”操曰:“张飞一勇之夫,岂有诈谋!”遂传下号令,火速进兵。
张飞断桥,便告诉曹操,我实际上没有兵马,我逃了。于是,曹操认为刘备已是穷途末路,便打消了可能会中诸葛亮计谋的念头,命令手下轻装前进,火速追逐刘备。没想到,误打误撞,真碰上了关羽的伏兵。
忽山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时了!”当头那员大将,手执青龙刀,坐下赤兔马,原来是关云长,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坂大战,特地从此路截出。曹操一见云长,即勒住马回顾众将曰:“又中诸葛亮之计也!”传令大军速退。 云长追赶十数里,即回军保护玄德等到汉津。
此时的关羽出现,一下子坐实了曹操心里的猜测。他认为这肯定是诸葛亮的无中生有之计,于是赶快逃回。而关羽的穷追猛打,更加让曹操认为,诸葛亮手里还有牌。所以,曹操才放过了刘备。却说曹操见云长在旱路引军截出,疑有伏兵,不敢来追;又恐水路先被玄德夺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来。
若不是张飞关羽的连番做作,造成了无中生有的假象,曹操如果奋力追赶下去,关羽的这一万兵马如何挡得住曹操的几十万大军,那刘备恐怕真的要危机了。
无中生有要迷惑敌人,必须要虚虚实实,让敌人无法判断到底哪个是真那个是假?后来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法,司马懿完全被诸葛亮神出鬼没给弄蒙住了。所以,后来诸葛亮无中生有的“诸葛装神”,以及“空城计”,“死诸葛惊走活仲达”才能够一步步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