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离姗姗
我曾一度认为一个人活着就应该让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满意。上学时,每个科目都应该是A+,每年都应该拿奖学金;上班时,就应该在国企或外企工作,拿着优渥的薪水;结婚时,就应该找家境富足,具有上进心的潜力股,等。可白驹过隙之后,发现重要的事情并不仅仅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做着别人认为重要的事情。
你所有的努力只是害怕爱你的人失望。
伍绮诗《无声告白》中的莉迪亚仅仅还是一个小女生,却溺死在公园冰冷的湖水里。在我看来或许这其实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死亡计划,无关任何人。
莉迪亚是一个乖巧而内向的混血孩子,在当时的背景下,混血家庭的孩子是被歧视和不被接受的,他们就像是一个来在于其他星球的外星人,带着的不是荣耀的光环而是被鄙夷的目光。她的家庭同样不被人看好,莉迪亚的外婆反对她父亲和母亲的结合,在老人的眼里,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应该找一个与她相符的人,而不是一个有着黑头发的东方人。在莉迪亚的印象中母亲似乎并不开心,它总是一个人拿着那本烹饪书偷偷掉眼泪,其实她想过上金光闪闪,萦绕着香草味道的生活。所以,玛丽琳选择离家出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母亲的出走给莉迪亚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祈祷只要母亲回来,她会做母亲要求的每一件事,实现母亲的每个意愿。母亲真的回来了,带着肚子里那个叫汉娜的妹妹回来了,莉迪亚觉得自己的祈祷得以实现了,所以她也应该兑现自己的诺言。母亲认为莉迪亚应该有很好的人生,读很多书,交很多朋友。莉迪亚读那些母亲买给她的书,虽然她并不喜欢,她会假装自己有很多朋友,事实上,她并没有。这种种的一切只希望母亲能够不再抛下她,不再看到母亲深夜的泪水,不再有母亲的失望。
在我看来,或许莉迪亚只是太累了。“她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尽管她不愿意成为这个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苦涩泡沫”。这一次,她想对自己许下新的承诺,她不会再活在母亲给自己安排的生活中,不再为了父母亲的期许而活着,“从现在开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她划着船,朝着湖中心。
“如果你不愿意笑,就别笑”。这是莉迪亚期许妹妹汉娜的。莉迪亚一直活在自己的恐惧中,却不希望自己的妹妹也和自己一样。就是这样一句话,一直温暖着我,我对莉迪亚的命运感到惋惜,但是更加气愤。或许,莉迪亚本应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命运,另一个她会是快乐而自由的。
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害怕爱我们的人失望。我们只是想要告诉爱我们的人,我们也爱他们,所以愿意将所有的不快乐,不幸福变为他们认为的幸福和快乐。
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就像行走的阴影,无处安放。
我不得不承认,我有个很优秀的表姐。她是某上市公司的经理,拿着每月十万的薪水,她嫁给了一个家境殷实,视她如宝的男人,有着一双乖巧的儿女,开着几百万的豪车,住着偌大的别墅。在我看来,她就是生活的赢家,阔绰的挥挥手,浅吟轻笑,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相比之下的我逊色的不止一丁半点,在一线城市住着租来的不足四十平的小房子,家里勉强有一辆十万以内的经济适用车,做着看别人脸色并且长期熬夜的工作,没有疼爱自己的爱人,必要时需要补贴家中生活的苦逼女青年。这巨大的悬殊,让我不得不活在她的阴影当中。
过年回家,这个亲戚说,哎呀,怎么还不找男朋友,你看你表姐,如鱼得水的生活。那个亲戚说,你看你表姐赚了多少钱,又给她母亲买了几万的衣服,项链......母亲也无不羡慕的看看我,每次听到这些的时候,我心里五味杂陈,恨自己不能风光无限,恨自己不能给父母炫耀的资本......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就像行走的阴影,无处安放。
可是,这些真的很重要吗?还是说,心中的虚荣在作祟?
“至少我不用别人来告诉我,我想要什么”杰克对莉迪亚说。是的,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终此一生,就是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么,真正的自己又是怎样的呢?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过着别人的人生,因为很大一部分时间,我并不快乐。当某一天,一位我钦佩的大哥和我聊了一些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生活的话题时,我发现其实那些表面光鲜亮丽的人群背后的隐忍与无奈。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的面具去应付这残忍的世界,却始终不敢将真实的自己放在阳光之下。生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又怎样,自由随性的生活又怎样,其实一点也不重要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朝着别人既定的方向走着,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要成为怎样的人,甚至一度失去自我。“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这条路,可以是模仿,可以是跟随,唯独不能是委曲求全。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通常比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更重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