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这台大脑机器每天都需要敲敲打打,修理一番。不总结写作的时候,生活都变得难以为继。
我发现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渐渐开始流于形式化。早起这件事情,终于因为新餐厅的环境和清晨新鲜的空气变得诱人。但是做了两天,就开始怀疑这样做的必要性,不过仔细想想,早起还是蛮好的感觉,开启了一天紧张的节奏感。所以这个事,还是不能停,有些事情就是做起来没什么感觉,但是不做,立马就觉察出不便来了。我在冥想中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然后20分钟过去,全是自己在胡思乱想,大脑会不自觉地就偷懒吧。学习中,数学每天上午看6页,刚开始的时候还能看得进去,越到最后,越是敷衍,只想早早看完,能看懂就行,不想再演算一遍。对于背单词,想一天背下200个,第一天凭着旺盛的兴趣,圆满完成任务,可是第二天糊涂的大脑,down到谷底的心情,让我再也没有勇气拿下它。无论是写作、早起、冥想还是跑步都是在让生活井然有序起来,确保我对学习有个很好的状态。这说明,情绪对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这也就意味着执行力不足。这还意味着我还没发现学习这件事情真正的魅力。我把它当作任务来完成一样的,而不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
完美意味着脆弱。生活中一旦稍稍出现变故,比如衣服该洗了啊,这点学习任务没完成了呀,又忍不住诱惑浪费了许多时间啊,都让时间变得不可控制,让自己的情绪更加down的不行,其实是因为不能忍受自己的失误,面对无法处理的新状况不能及时弹性的解决,而不能解决倒在其次,重要的是还许多负面情绪,太过烦躁,太过无望,但又无可奈何,转而就自暴自弃,任由情绪蔓延,占据整个高地。环节出在时间弹性和情绪转换上。还是要遵循学就痛快的学,玩就尽情的玩这个层面上。自由来自于自律。我看到自己的时间表示没什么弹性的,可是如果采取任务限制法,自己又总是拖延,对完成任务的时间估计不足,也就更没法保证学习时间了,今儿就会更多的沉浸在娱乐里,像那种根据自己需要休息的状况来选择娱乐时间的,只能属于高阶玩法,对于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我,目前还是需要条条框框。这个条条框框对于我而言,是一种仪式感,是一种明确的目标感。
笑来老师说,我们所谓的坚持在学霸那里是根本停不下来。现在跑步、冥想、早起一起进入了瓶颈期,我找不到那种停不下来的感觉了。对于情绪的即使反馈的需要,就像是毒药,找不到证明自己的方法就选择懈怠。是不是要忍住情绪的泛滥,硬着头皮做下去。
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样的方法:每天来那么一点点,比如每天5分钟分钟或者1个小时。这样没有快感,没有很强的即时反馈,很不尽兴。我以往的做法是每天每个科目都学一点,每天都娱乐一点,但是渐渐的我发现自己每天完成任务的时候是那么的痛苦,以至于告诉自己完成了就会有糖吃,所以当下的任务就会显得很痛苦,而学习这件事必须是要调动大量注意力的,不愿意学习的情绪终归是要有内耗掉很多注意力的。所以依靠“坚持”,我好像并不能做好它。我同样给它赋予了极大意义,但是在另一个策略上又把它置于痛苦的境地。并且,计时性的学习方法,比如4个小时看6页,实事求是,我目前用这个时间是看不透那些知识的。每天这样坐一定时间,草草完成任务,让我的内心非常有负罪感,我知道自己没有处理好它,但是没办法,我还要处理别的任务,这让我郁郁寡欢。长久积累下来,就必须要清理这些难以承担的重负。要学就要学尽兴,要玩也要玩尽兴。所以还是让自己都快乐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