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足迹”学传统 三苏祠里觅“家风”
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故居,是巴蜀大地久负盛名的名人祠堂和古典园林,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了三苏祠,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情况。他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我们要紧跟总书记足迹,学好三苏祠里的家风。
建设和谐“家庭”,立足“小家”育就栋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每一个家庭建设如何,不仅关乎家庭成员福祉,更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和文明进步。“天下之本在家”。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人。三苏祠里之所以能走出名垂青史的“父子档”,就在于苏洵亲自教导两个儿子读书,给了他们最大的精神财富,让儿子成了社会的栋梁之材,他自己则成了成功的父亲。党员干部要从三苏祠里悟出家庭建设的重要性,自觉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立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标准,为家庭成员和子女当好表率,把自己的“小家”建设得和谐美满,家庭成员人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自觉爱党爱国爱社会。
秉持严格“家教”,心系“大家”奉献社会。良好的家教,是成就人才的摇篮。“三苏”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人景仰,得益于良好的家教,这是深入骨髓的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相传苏轼在海南流放时,突然梦到被父亲苏洵提问背诵《春秋》,结果从梦中惊醒,感觉“犹如挂钩鱼”。可见,苏家的家教是何等之严格。严格的家庭教育,也成就了两个“成大器”的儿子,让“三苏”的影响力历经千年而不衰。党员干部要从三苏祠里悟出家教的重要性,时刻牢记社会责任,教育子女从小多读书、读好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要早立志、立大志,从小就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立志长大后成为对社会这个“大家”有用的人才,将全部聪明才智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传承优良“家训”,助力“国家”繁荣昌盛。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底色从未褪色,实质从未改变。“三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人,重要一点就在于他们以良好的家训,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爱国基因。这种基因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历史长河中,是华夏儿女团结奋斗、自强不息、英雄辈出的强大力量。“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党员干部要从三苏祠里悟出家训的重要性,汲取优良传统文化养分,常怀爱国之心、常尽爱国之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亲属和子女做出样子,在润物无声中助力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父子占了三席,可谓是家风建设的千古绝唱。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足迹,在三苏祠中深刻领会家庭、家教、家训建设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小家、大家和国家的关系,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