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社会心理学》,读书感悟:第五章基因、文化与性别。
一、自然天性和后天教养对人类的影响。
在人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方面主要有两种观点:演化的观点强调人类的共通性,文化的观点强调人类的多样性。
所有人都是社会动物。
我们的很多道理都存在跨文化和跨时代的一致性。
人类交谈和争论、嬉笑和哭泣、聚会和一盛舞、歌唱和朝拜。
这些共性表明,人性是共通的,尽管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我们相似性更显著。我们是有着不同肤色的同类。
1.基因、演化与行为。
体现人性的普遍行为源自于我们的相似性。
自然选择使演化得以进行。
生物体有许多不同的后代。
这些后代在环境中互相竟争以求生存。
某些特定的生理和行为变异会提高他们在相应环境中繁殖和存活的概率。
存活下来的后代,更有可能将他们的基因传递下一代。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特征可能会发生变化,
自然选择早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原则,而最近也已成为心理学界的一条重要原则。进化论心理学不仅也就自然选择,还研究那些有利于基因存活和延续的心里特征以及社会行为。
2.文化与行为。
也许我们人类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我们有学习和适应的能力。
进化心理学也承认社会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先天属性和后天养育共同塑造了我们。
①文化的多样性,我们许多行为都受到社会影响,并非与生俱来。文化多样性会日益影响我们的生活。
②规范:期望的行为
所有的文化都有各自认可的得体行为。
了解我们文化规范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另一种文化,看看两种文化处事方式的异同。
外向程度:对于人们是拘谨的,是热情的,开放的。
严守时间:人们是否准时、守时
打破规则:发现在看到他人违反社会规则后,人们违反社会规则的可能性增加一倍。
私人空间:是一种我们想要与他人维持安全距离或缓冲的区域。
文化差异不仅表现在行为规范上,同时也表现在行为的力度方面。
③文化相似性。
正是由于人类的适应性,才出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差异,然而在文化差异的表象下,跨文化心理学家发现了“内在的统一性”。作为人类的成员,我们还发现差异行为背后的机制是相同的。
普遍的友谊规范,世界各地的人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友谊规范。
普遍的特质维度,人们倾向于用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来形容他人。
普遍的社会信念维度。犬儒主义,社会复杂性、付出的和回报,宗教性和命运控制。。
普遍的地位等级规范:尊敬的形式和随意的形式。沟通的形式不仅反映社会距离也反映社会地位。亲密感的进展往往控制在地位较高的人手中。
乱伦禁忌。
战争规范。
我们人类有哪些异同?为什么演化心理学家研究自然选择如何使那些有利于基因延续的行为特性保留下来。尽管人类演化的部分遗产是学习和适应能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演化的观点仍然强调人类天性中共有的亲缘关系。
文化的观点强调人类差异性--用以界定群体并代代相传的行为和思想。不同文化在态度和行为上显著差异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其实是文化规范和角色的产物。然而,跨文化心理学家也试图寻找人类‘内在统一性’,例如,尽管不同的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社会规范,如友谊wl的尊重隐私和反对乱伦等。
二、性别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每个人都必须有指定的性别。
1.性别和基因。
性别:先天决定男女两性有关的特征。
2.独立性与联系性。
男性在残酷竞争和养育关爱等见解和行为上存在个体差异,女性也一样,女性比男性更重视亲密关系。
①游戏,女孩喜欢更加亲密,游戏也更少攻击性。
②友谊,男性谈话往往观注任务以及与大群体的关系,而女性则更多关注个人关系。
③职业,男性喜欢摆弄客观事物,女性则喜欢与人打交道。
④家庭关系。女性会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和老人。
⑤微笑,女性更愿意微笑。
⑥同理心:能够感受他人的感觉,为他人的喜悦而高兴,为他人的悲伤而哭泣。女性更具同理心。
与男性的友谊相比,男女两性都认为女性的友谊更加亲密、愉悦并且更易维持。
对两性同理心差异的一种解释是,女性解读他人情绪能力更强。
女性更擅长以非言语的方式表达情绪。
3.社会支配性
男人比女人更为重视权力和成就,
几乎所有的社会男性都处于统治地。
男性交流的方式可以加强他们的社会权利,
男性还表现的更冲动,更爱冒险。
男性谈话的方式可以反映出他们对独立的关注,而女性更重视关系。
4.攻击。
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男性从事的活动。
5.性特征,个体差异远远大于性别差异。
男孩和女孩,男人和女人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更为引人注目。
社会心理学家考察了独立性与关联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女性通常更关心他人,表达更多的同理心和情绪反应,以及用更多关系性的词汇描述自己。
男女两性似乎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支配性和攻击性,在世界已知的文化中,男人一般拥有更多的社会权力,且比女性更可能实施身体攻击。
性特征也是性别差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男人渴望并且会发起性行为,而女性的性行为通常是由强烈的感情引发的。
三、演化与性别:与生俱来的行为。
1.性别与择偶偏好。
男性寻找的是能够播种的肥沃土壤。女性寻求的则是那些能帮助他们整理花园的男人--资源丰富且感情专一的父亲,而不是那些朝三暮四的花花公子。
自然会选择那些有助于基因遗传的特性。
2.对于进化心理学反思,
不论发生什么,任何理论都都可以进行修正更新。
防止事后推测偏差的方法是假设事件的其他发展方式。
3.性别与激素。
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似乎受到睾丸素的影响。
女性变得更加独断和自信,而男性则更多表现出同理心,更少的支配他人。
演化心理学家提出,演化决定了性行为差异的理论,比如攻击行为和性活动的主动性,他们认为,自然界中的择偶行为要求男性对女性-一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强生殖力生理特征的女性--更加主动。而且要求男性通过攻击和支配行为来与其他男性竞争。女性拥有生殖机会较少,所以会仔细考虑男性的保护和扶育后代的能力。
批评者认为,演化学派的解释是事后推测,而且无法解释文化多样性,同样,他们也怀疑是否有足够的实证证据支持演化心理学家的理论,担心这些理论会强化不合理的男性刻板印象。
尽管生物因素(如雄激素与雌激素)在性别差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社会角色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天性赋予了我们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杰出能力,这一观点已得到学界公认。
四、文化与性别:文化塑造的行为。
首先,人类先创造了文化,随后再适应这种文化,其次,文化会塑造人的行为,以此延续文化。人类是由文化塑造的文化塑造者。
谁应该做饭、洗碗?谁应该狩猎?谁应该掌握公司或统治国家这种对两性不同的行为期望就是性别角色。
1.因文化而异的性别角色,
尽管性别角色存在不平等,但是全球大多数的人们还是希望看到男女角色更加平等。
2.因时代而异的性别角色。
演化和生物性并不能固化性别角色,时代对性别角色也会有影响。
3.同伴相传的文化影响。
父母抚养孩子的方式,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们最关注的其实并不是父母的想法,而是同伴的想法。
研究最多的社会角色--性别角色,反映了生物影响,但也体现了文化的强大力量。普遍的趋势是男性而非女性占据了社会主导者的角色。
性别角色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和时代差异,
儿童受到文化影响大部分来自同伴。
五、基因、文化与性别各自的影响。
1.生物因素与文化因素。
文化规范对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有微妙而强大的影响,但是它并不能独立于生物因素而起作用,所有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归根结底仍然是生物因素。
生物和文化因素也存在交互作用。
环境刺激能激活基因制造型的脑细胞以分化感受器。
表观遗传学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探索环境激发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如果生物特性会影响环境反应,生物因素和经验因素就会相互作用。
2.环境与人的力量。
环境具有巨大的力量,人的力量。
特定的社会情境对人的影响通常会因人而异,
人们通常会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
人们往往会创造自己的环境。
影响人的力量往往根植于个人和环境之中。所以我们既创造我们的文化世界,也被我们的文化世界所塑造。
生物和文化解释并不必然相互对立,实际上他们会交互作用,生物因素在文化背景下起作用,而文化则建立在生物基础之上。
如果撇开事实的另一面(个人力量),社会影响力量的重大事实就只是半个事而已。个人和情境相互作用的方式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体对既定情境的解释和反应存在差异,第二,人们会选择对自己影响的环境,第三,人们会创造自己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