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自己禁锢太久
考试周加班,已结束考试科目的我便在接待桌上翻开了楼管文思,目光扫过一篇篇文章,略有所得。
指尖在书页上缓缓摩挲,是欣赏,也是学习与借鉴。在一页页文章里我看到了这书页间充斥着的各种各样的思考,挤满了的各具特色的生活感悟。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里,多篇文章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我取其中的两小段话进行自我反思。
尼采,这位不羁的学者,行走的爱好者,在《为什么我是一个如此出色的行走者》中提到:“如果书的作者是封闭空间的囚徒,只知道禁锢在自己的座位上写作,那么他的作品一定晦涩难懂、严肃沉重。因为它们只是桌上其他作品堆砌的产物。这类著作就像被可以填喂的肥鹅:被作者强行塞入引文,填充参考资料,过多的注解使得全书显得臃肿不堪。”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脑海中不由得浮现自己写下一篇篇文章时的场景,虽不至于是自我禁锢在座位上写作,但依然能够感觉到自己思考感悟的匮乏。或许我曾有过许多阅读,也曾在生活中有过许多的思索,但终究还是渐渐放缓了步伐,呆在座位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大脑中的思想一遍遍地倾泻而出也愈渐不再出彩。
“当你还没有站起来生活的时候,先坐下来写作是一件多么徒劳的事情!”梭罗在日记中写道,“只要我的双腿一开始移动,想法就立即窜进脑子里。”
这大概是伟人们思想上的共鸣,也恰好诠释了离开禁锢自己的座位,在一次次迈开的步伐里思考的重要之处。文章总是将作者的思想或鲜明或隐晦地呈现出来,当在一段时间里放缓了步伐,将自己近乎于禁锢于座位上,写下一篇篇文章,或许确是流露着种种真情,丰富的思考,但是也有些千篇一律、平淡无奇之感。没有更多新的思想插入其中,没有更多缤纷的感悟在文章里绽放,这显然算不得什么好的文章。
不知不觉间便已到了时间,合上书,整理座位,推开门,走了出去。
步履轻快,在洒满落叶的道路上徜徉;思绪纷飞,在幡然醒悟的脑海里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