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那会,我的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西方人信仰宗教,东方人信仰英雄。”准确的说这里的东方人指的是中国人。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英雄都有着自信而狂热的崇敬。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江湖侠士是英雄、浴血沙场保家卫国的将军战士是英雄、为官廉洁在朝清明的朝臣官员是英雄………
然而不同于以往的英雄形象,张艺谋的《英雄》将侠客与天下联系起来,一步步深化英雄形象。最终给我们塑造出一种胸怀天下的英雄形象——即为和平放弃个人恩怨仇恨的无名残剑,以及为百姓带来和平的始皇帝。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战国末年,大争之世进入了尾声,列国七雄中,秦国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然而强秦的刀下鬼,不仅有列国的军队,还有无辜的百姓。
老人孩子即使侥幸活下,也往往逃不过:“老人被饿死,孩子被抛弃”的悲惨命运。饿殍遍野,百姓互相残杀;血流汇成河,尸骨积成山,人间地狱大抵就是这般景象吧。强秦无道,秦王暴虐,天下人欲杀之。于是侠者入世,拉开了这场故事的帷幕。
2
刺客无名本是赵人,因父母被杀,被秦人所收养,他十年苦练“必杀技”,只为一朝刺秦报仇雪恨。与此同时,秦王也因为畏惧赵国三剑客——长空、飞雪、残剑的刺杀,十年来,昼夜不解甲胄。无名击败三名剑客后,得以上朝近秦王以十步之距,一场智慧与勇气的博弈在两位强者之间展开。
无名讲诉的第一个故事中残剑与飞雪为一对情侣,残剑因为飞雪长空的一夜情,耿耿于怀,两人三年无话。三人微妙的关系得以使无名巧设计谋,各个击破。
无名和长空在棋馆打斗的场景历历在目,张艺谋把音色的渲染做到了极致。利器相击的轻颤共鸣,雨滴落下屋檐的声音被无限放大,盲者的琴韵张弛有度、空旷静远,传递出绵绵不绝的苍凉悲壮。
万物融为一体,无名长空意念决斗,蕴意出一丝大音希声的道家哲学。琴弦断而意念破,意念破而胜负分,无名一击致命,由此完成了计谋的第一步。
随后无名乔装成赵人,去赵国书馆向高山(残剑化名,飞雪化名为流水)求一剑字。
怎料残剑的字还没有写完,秦国的军队便攻打而来。秦军弓强箭快,战前必先放箭,以武力威震敌方。
赵国书馆中,一袭红衣、须发尽白的老者庄严教导慌乱中的弟子:“你们记住,秦国的箭再强,可以破我们的城,灭我们的国,可亡不了战国的字,今日,你们要学到赵国文字的精义。”
万箭齐发,乘风而来。老人正襟危坐,毫无惧色,笔下苍穹道意无穷。
赵国书法刚烈遒劲象征着赵人刚烈不羁、视死如归的个性。赵国书法是赵国的魂、赵国的文化、赵国的根,即使城破国灭家亡身死,可赵国的魂魄永远不灭,赵人的精神气魄将永传于世,供后人所敬仰。
箭停字成,秦军暂时撤退。
子夜藏书阁,无名告诉残剑飞雪自己杀死了长空,长空逝前说唯有对飞雪恋恋不忘,也唯有飞雪会为他报仇雪恨。
此后,猜忌和报复在大红色的侵染中逐渐蔓延,残剑因为看见飞雪对长空之物念念不忘故意让她撞见自己和如月的肌肤之亲。两人因此反目,飞雪杀死了残剑。
满目尽黄的枫叶林中,如月想要为主报仇,却被飞雪反杀。满目橘黄化为明艳艳的赤红,向远方延展,挤满整个空间,渲染出三位"英雄"戏剧性的悲凄命运。
3
秦王看穿了无名的谎言,于是推测出第二个故事:
长空知道无名的绝技为“十步一杀”,故意求败于他。残剑飞雪虽与长空素昧蒙面,但马上知晓了长空的意图。于是决定双双赴死,在接近秦军大营的时候,残剑晚了一步,飞雪刺伤残剑,让爱人好好活下去,而她决意孤身赴死。
在这层意境中,残剑飞雪的形象被拔高,两人既是舍生取义的英雄,也是侠骨柔情的剑客。
飞雪死后,无名残剑再见了一面,在意念中用点到为止的打斗方式决斗。无名以这种方式祭奠这位舍生取义的女英雄,而残剑则以这种方式祭奠死去的爱人。
无名回秦时,残剑派如月送来了佩剑后自杀,只因残剑飞雪生生世世人不离人,剑不离剑。三人以生命的代价为无名赢得了近殿十步,刺杀秦王的机会。
三人舍生取义,不可谓不英雄。重情重义,死不弃诺言,不可谓不侠士。
而秦王洞悉无名的谎言,一是坚信飞雪残剑的磊落气度,二是台阶上的烛火闪烁,透露出无名的阵阵杀意。
以意逸形,以形观意。
风无形而可扶,箭乘风,可成其强快;残剑以气御字,飞雪以气挡箭;琴韵、书法、剑法虽不同,但道理想通,皆由手中之力,胸中之气所驾驭。然琴韵有律,书法有形,剑法有势,而气混沌无形,于无形中悟有形。这也蕴含了深深的道家思想。
在道家庄子的世界里,道是可以感受体悟的,它是鲜活的存在。他认为道是风,而风是天的音乐。
4
烛火飘摇不定,秦王问无名杀气因何而乱。无名指出秦王固然慧眼如珠,但他也把一个人看简单了,残剑。
无名向飞雪残剑展示了自己的快而准的剑法,并告诉他们自己不仅能十步一杀,还能使人伤而不死,长空现在已无大恙。
飞雪选择了刺秦,而残剑说秦王不能杀,却没说为何不可杀。飞雪无名知道,若残剑阻止,他们就无法刺秦。于是无名出手,和飞雪合力伤了残剑。
残剑在为无名送行的时候,向无名说了自己和飞雪的故事。
飞雪是战国大将赵震之女,赵震战死沙场,死在秦军的刀下。飞雪决心为父报仇,于是苦心练剑。在一场比武中,残剑爱上了飞雪,决意帮她。两人知书法和剑法同源同理,便每日研习书法,想从中悟透剑法的真谛。
碧水幽幽,群山巍巍,啼音袅袅,琴声绵绵。残剑从书法中悟出书法剑法均讲究意境,讲究一种返朴归真的境界。他想和飞雪回家,然而飞雪却执意刺秦。
他们杀进了秦国宫殿,最后关头,残剑却放弃了刺杀秦王。两人至此三年无话。
残剑劝告无名放弃刺秦,无名誓死不二,于是残剑便在漫漫黄沙中写下“天下”二字。
也正因如此,无名才杀气大乱,最终放弃了刺秦。万箭穿身过,但余风中情。
在第三个故事中,飞雪、残剑、无名、秦王的形象逐渐趋于丰满。
秦王悟出了“知己”残剑书法中的奥秘:
第一层境界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
第二层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即使手无寸铁,也可御剑气杀敌于百步之外。”
第三层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那就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也就是和平。”
残剑飞雪无名在前两个故事中的处于英雄的第二层境界,即达到了武艺的最高层。也因此残剑可以气御字,飞雪可以剑气挡万箭。
而在第三个故事中,无名残剑因天下苍生放弃家国仇恨,他们的人性达到了第三层境界,即虚怀若谷的包容心。
故事的最后,秦王一统天下,修长城以保护自己的子民不受匈奴的践踏,实现了对死去之人许下的诺言。似乎也达到了英雄的最高境界,成为唯一的为天下带来和平的大英雄。可是再想一想,是不是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呢?
5
电影中争议最大的是“天下”一词,首先君主的“天下”观和侠客的“天下”观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残剑悟出的书法真谛在于境界,它讲究的是一种返朴归真的境界。宗白华先生对意境做了充满生命美感的描述:“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侵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
那么什么样的境界才算是侠客眼中的返朴归真呢?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曾皙所谈到的理想,我认为可以看做《英雄》中返朴归真之境界。
孔子问他的学生们理想抱负是什么?
子路说:“一个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千骑国家,外有战争而内饥荒,给我三年时间,我就可以让他们人人勇敢善战,懂做人之理。”
冉有说他治理一个五六十里的国家,三年就能让他们富足,但达不到礼乐的最高境界。
公孙华说想从事宗庙祭祀的工作,做个小小的司仪就好。
曾皙说他只想在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几个成年人、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说.:“他赞成曾皙的想法。”
由此种境界推知,残剑无名的“天下”是指“利天下”,即以人为本。他们的牺牲是为了交换秦王一统天下后,百姓的安居乐业。
而秦王的天下是指什么呢?
一统天下,君临四海的霸道主义。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做的第一件事是加固皇权,他利用法家韩非子的思想去驾驭权臣百姓。
他大修皇陵直道,晚年北筑长城,以抵抗匈奴。他大量征发劳役,耗尽民力,竭泽而渔却不查人间疾苦。站在后世看,他虽然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有功于此后两千多年的江山社稷,造福了千秋万代。
但是那个时代的万千百姓生前困苦劳碌,死后籍籍无名。只是空空留下了几个千古传说,白白造就了始皇千古一帝之英雄的传奇和他的万里长城、帝王皇陵。
英雄无名,张艺谋不止是对无名的歌颂,也是歌颂那些在时光中融入黄沙,籍籍无名的英雄。
侠客的"天下"不是天下,而是“利天下”。帝王的天下才是真真正正的天下。
《英雄》想要表明的主旨,张艺谋早在故事还没开始前就说的明明白白:人们为了许多理由而放弃生命。为了友谊,为了爱,为了理想,(为了和平),人们为了同样的理由杀戮……
6
民苦君亦难,此间深意道不清。两千年前的百姓不会明白统一六国会为后世带来怎样的福泽,两千年前的始皇帝也不会知道他所希冀的千秋万代万世福泽只是南柯一梦。大秦王朝成为世上最短的王朝,天下二字随着风沙掩去,聚成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不能用小说的标准去评价一首诗。”《英雄》融入国粹的精华,把形式美学做到了极致,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文艺片;“侠之大义,为国为民。”影片内核,《英雄》无疑又是一部别出心裁的武侠片。
电影的美感硬核做到这种境界,你还能说他不优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