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国人物之诸葛亮

杜甫诗《蜀相》前四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据考这首诗写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的春天。那时已历五百多年的诸葛武侯祠,位于成都郊外,柏林蔽日,台阶上长满了草,可见除了凭吊的文人,平日里人迹罕至,树上的黄鹂闻得人来,不知是惊喜还是悲凉的叫着。今日的成都,比唐代乃至作为都城的蜀汉时期扩大了N倍,今天的武侯祠,几经修缮和迁移,也非当年杜甫凭吊之地了。作为成都的文化名片,我们现在看到的武侯祠是和刘备的惠陵和昭烈庙一起的,在市内的武侯区,参观游览颇为方便。

周公制礼,宗法制度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历史。皇宫两侧,“左宗庙,右社稷”,都是祭祀的场所。宗庙祭祖宗,表示千秋万代;社稷祭土神和谷神,表示九州四方,风调雨顺。诸侯和贵族可立家庙,百姓后来则被允许立祠堂。这形成了中国祖宗崇拜的文化。

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渲染,诸葛亮在国人心中历来是智慧的象征,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等耳熟能详的典故,让诸葛亮如神人一般,其实这些都是小说家虚构的,或是捕风捉影,或是无中生有。羽扇纶巾,谈笑风生,苏轼写的是周瑜;锦囊妙计,料敌先机,那是荀彧、郭嘉等谋士的长项。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顺着他的人生轨迹,慢慢参详吧。

1、南阳隐居

诸葛亮老家是哪里?他在《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后世很多人以为诸葛亮老家是南阳。其实不然。诸葛亮祖籍琅琊阳都,即现在的临沂沂南县。其祖上在汉朝为官,他父亲做过太山郡丞,在诸葛亮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诸葛亮早年是跟随他的叔父诸葛玄。诸葛玄先在袁术底下当官,后来去荆州投了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躬耕于南阳了。诸葛亮自称布衣,倒也确实未出仕,可是跟随为官的叔父,对官场政治或许多少有些耳濡目染吧。

隐居南阳的这段时间,大概是诸葛亮人生最惬意的时候。读读书,种种地,唱唱歌,和石韬、徐庶这些朋友搞搞聚会。诸葛亮读书与别人不同,他的朋友们读书总要读的精读的熟,诸葛亮只是观其大略。后世学者评价这是会读书。这话倒也在理。我以为,会读书的人,最关键的是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如果是要穷经治学,甚至成一代大儒,那需要读的精熟,需要诵记,需要长篇大论。如果是要从政,是要经商等等,甚至只是消遣时光,那就要速读,有时要挑着捡着去读。会读书的人,是有目的和方向的,不会读书的人,只会死读书、读死书,而至读书死。

南阳北距曹魏不远,曹操方破袁绍,威震华夏,天下智能之士多往依附,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曹操呢?裴松之通过一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答案。诸葛亮隆中好友孟公威老家在北方,他也是思归故里,想去北方一展才华。诸葛亮说,天下之大,智士甚多,施展的空间很大,何必非要回故乡呢?裴松之评价道,这是诸葛亮劝朋友的说辞,在他自己,去曹操那里应当更能成就一番功业,至少是比陈群、司马懿等人强。他之所以不去,是因为他心系汉室,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这种论断似乎也有点牵强。这个时候的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的,投曹操怎么就不能匡扶汉室呢?借助曹操的势力,实现起来不是更容易吗?荀彧就是这么做的啊。看《三国志》原文,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什么人?那是出将入相的。这是诸葛亮的志向。他需要一个能视其为宰辅的君主,这一点是他去曹魏和孙吴都得不到的,唯有刘备这个潜力股可以。刘备是个英雄,这时候无尺寸之地,他正需要诸葛亮这样一个人物为他谋划将来,所以便有了“三顾茅庐”。

2、三顾茅庐

刘备得知世上有卧龙这号人物,是因为徐庶的推荐。作为诸葛亮多年的好友,徐庶对诸葛亮的才能是清楚的。作为刘备最早的谋士,徐庶的话刘备肯定是信的。刘备当即对徐庶表示:“你去,把他请来,和他一起来见我。”徐庶说:“不行,诸葛亮这样的人,不能让他屈尊来见,将军,得劳您大驾,亲自去拜谒。”刘备求贤若渴,于是去求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着。这是《三国志》正文的记载,《出师表》里也是这么写的,是我们通常所知道的“三顾茅庐”。其实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际遇,还有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

根据《魏略》的记载,刘备当年屯兵樊城,这时候曹操已平定北方,诸葛亮知道曹操下一步要打荆州了。荆州的刘表是个反应迟钝的人,不通军事,诸葛亮把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于是北行去见刘备。刘备不了解诸葛亮,看他年轻,并不怎么重视他。一次集会讨论过后,众人都散了,只有诸葛亮自己留下没走。刘备也不问他赖着不走干嘛,随手拿起别人送的牦牛尾搞他的老本行,编织。诸葛亮对刘备说:“将军的志向难道就是搞编织吗?”刘备说:“你这怎么说话的,我这不过是解闷消愁罢了。”诸葛亮于是说:“将军觉得刘表比曹操如何?”刘备答:“不如。”“那将军自己比曹操呢?”“不如。”诸葛亮说,那你就手底下这几千人,怎么抵抗曹操?刘备说我也发愁,怎么办呢?于是诸葛亮献计,现在荆州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登记在册的不多,告诉刘表,把那些游户集中起来,这样兵力就多了。按照诸葛亮的计策,他们的实力变强了,刘备这才发现诸葛亮的才华和谋略,以上宾之礼待之。这段材料裴松之是不信的,后世学者争议颇多。易中天老师的观点,这两种说法都可能。诸葛亮先自荐,觉得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于是离开刘备回到隆中。刘备后来明白过来,发现诸葛亮的才能,于是再去往隆中求访,这才有了“隆中对”。

“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概括起来就是,北让曹操,东连孙权,谋图荆益,然后保境安民,抚慰戎夷,等待时机,进取中原。如果按照这个规划发展下去,那么对刘备来说,“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刘备大喜过望,和诸葛亮也越来越亲密,搞的关羽、张飞都有点“吃醋”了。新人代旧人,旧人总不悦。刘备安抚关张说:“孤得孔明,如鱼得水,你们得理解,别再抱怨了啊。” 须知刘备自讨黄巾起事,不得重用,先依公孙瓒,后依陶谦,得徐州而不能守,乃北投袁绍,度官渡袁绍或兵败,借口南投刘表。漂泊半生,无用武之地。诸葛亮的出现,对刘备来说,那是生命的源泉。关张是刘备的部属,刘备待他们恩如兄弟,策略是不一样的。

这个时候的形势,刘表死了,继任的刘琮降了,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荆州,一路南下。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听从诸葛亮“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的计策,早早去了江夏,算是保留了一点“革命火种”。刘备率众南逃,徐庶的母亲在这时候被曹操俘获,徐庶此时乃辞别刘备,去了曹营。徐庶和诸葛亮是共事过刘备一段时间的,所谓“徐庶回马荐诸葛”,小说家言。《三国演义》的这段,为烘托诸葛亮出山而做了大量铺垫,就小说架构而言,的确引人入胜,可无形中却黑了徐庶一把。徐庶和诸葛亮多年好友,他自知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如何不早早推荐给刘备,非等临别才想起来说。徐庶回马时说,因为母亲被俘自己方寸乱了,那么在此之前呢?化名单福和刘备相处许久,不可能一直没想起来吧。按照这个逻辑,那好像就是因为徐庶小心眼,怕诸葛亮来了代替他的地位。历史上的徐庶可不是这样的!史载徐庶本名叫单福,年轻的时候喜欢游侠击剑,曾经为人报仇,面涂白粉,披头散发,结果被官府抓了。官吏问他是谁,他不说话。官吏没办法,于是游街,让父老乡亲认认他是谁,满大街没敢指认的。他的同伙劫囚车,徐庶得以走脱。从此以后,徐庶弃武从文。同学听说他有前科,躲着他,他独自早起,钻研学问。后来学有所成,先后结识了石韬和诸葛亮。

诸葛亮随刘备一路向南,逃到了夏口。情况十分紧急,诸葛亮向刘备建议,由自己去向孙权求救。按照诸葛亮的隆重对策,本来是要先避曹操的锋芒慢慢寻求发展壮大的,这时候躲是躲不了了,去联合孙权是必然的了。只有联合孙权,共抗曹操,才能有出路,否则跑到那最后都是死路一条。可是,就你现在的状况,和人家孙权的实力那差着远呢,人家凭什么跟你联合?诸葛亮能说动孙权吗?

3、出使东吴

《三国演义》描写的诸葛亮之出使东吴,有一场舌战群儒的好戏,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当时孙权驻军在长江南岸的柴桑,在观望荆州的战况。东吴方面其实非常清楚,曹操平定了荆州,下一步的计划必然是要打过长江来。孙权内心最清楚!孙权所犹豫的,是有没有可能打得过曹操。

诸葛亮见了孙权,先分析了天下大势。“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这一开场白,直接点明了三分天下的态势。这话的意思,当今天下,曹操最强,唯有刘备和孙权是可能与曹操抗衡的。但是,刘备一个人是打不过曹操的,你孙权一个人也打不过曹操,只有两家联合起来才可能打得过曹操。孙权问,你们主公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大义凛然,我们主公那是王室之胄,英才盖世,打不过曹操那只能说天注定,我们要学田横五百士,绝不会屈膝投降的。孙权热血沸腾,我孙吴十万之众,岂能受制于人?诸葛亮接着对比了敌我力量。刘备虽然刚打了败仗,收拾残兵,加上关羽的水军,还能有精兵万人,刘琦手下也不下万人。曹操方面呢,有两弱点,一个是他们一路追刘备,到荆州已经是疲惫之师,再一个是他们北方的兵将,不习水战。你孙权方面,出兵数万,我们勠力同心,一定能大败曹操的。听到这,孙权下定决心,联刘抗曹。

孙权看上去好像是经诸葛亮一通慷慨陈词,中了激将法,才最终决定联刘抗曹的。其实不然。根本上还是形势使然。在孙权来说,他一直是倾向于打的。首先他要看看东吴众臣的态度,这个他内部解决了。其次,他要看看刘备方面的决心,诸葛亮一来他就有数了。最后,他要评估联合刘备方面之后,他们的综合实力。诸葛亮给他分析对比完,他觉得可以打,必须打。于是有了赤壁之战。

4、坐镇后方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并没有草船借箭,也没有借东风,前线总指挥是周瑜,是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曹操兵败赤壁,刘备趁机占领了荆州的南部地区,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负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赋税,保障军需供应。从此,一直到刘备去世前,诸葛亮的角色如同萧何之于刘邦。刘备在前方带兵打仗,诸葛亮坐镇后方保障后勤。

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诸葛亮和关羽坐镇荆州。成都破前,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等驰援入蜀。此后,刘备带兵外出,诸葛亮则坐镇成都,负责筹备军需和招募兵源。

建安二十六年,北方的曹丕已然称帝,虽然大汉天下早已名存实亡,但此刻不能连名也亡了啊。于是群臣劝进,刘备一番辞让之后,经诸葛亮上书陈言,刘备最终即位称帝。诸葛亮是这么说的:当年大臣们劝世祖光武帝即位,世祖四次辞让。最后耿纯劝说,“天下的英雄都希望您即位,要不然,士大夫们可都弃你而去投靠别人了。”世祖深以为然,于是即位。现在的形势差不多,您是刘氏后裔,应当继承汉统。言外之意,你即位了,底下跟你混了多年的弟兄们也能名正言顺,彪炳千秋,可不能让他们寒心啊。

刘备即位称帝以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荆州失利,关羽败亡,刘备御驾亲征,讨伐东吴,结果夷陵之战败于陆逊之手,蜀国的家底几乎被打光了。刘备心里这个窝囊啊,在永安一病不起。蜀国内忧外患,有顷刻覆亡的危险。刘备急召诸葛亮来到永安,把千斤重担交给了他。

5、永安托孤

在病榻前,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这话的意思,刘备给诸葛亮留了两个任务。一个是稳住局面,安定蜀国。再一个,终定大事的意思,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北定中原,还于旧都,兴复汉室。

刘备接下来说的话,成为了后世史学家争论的迷点。“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史学家有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一种以为刘备这话真诚,托孤不疑;一种以为刘备这话诡谑,试探诸葛。不好说,我们如今不知道刘备到底如何想了。按照常理推断,结合当时的形势,帝王心术,大概半真半假。托孤给诸葛亮,希望其用心辅佐是真,若说完全不担心其后代能否坐稳江山,这话恐怕是假。

且不管刘备说这话的用意何在,诸葛亮却是哭着做出了承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我一定竭尽全力,效忠蜀汉王朝,一直到死。在后世人看来,诸葛亮最终的确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叫过刘禅来,当着诸葛亮的面,下遗诏,要刘禅事诸葛亮如父。我们看电视中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便是由此了。刘备的这一手安排,不可谓不高明,固然是把诸葛亮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恐怕也是将了诸葛亮一军。将来刘备的儿子再不济,刘备的儿子那就是你诸葛亮的孩子,为父者总是要悉心教导,岂有篡夺儿子江山的道理!

诸葛亮秉承刘备的遗愿,为蜀汉政权竭尽全力,成为蜀汉的实际领导者。开府治事,和吴国讲和。等刘备丧期过后,接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平定南方的叛乱了。

6、平定南蛮

经过三年的准备,在后主建兴三年的春天,诸葛亮亲率大军,踏上了南征的路途。南方荒蛮之地,《出师表》所谓“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环境艰苦可想而知。《三国演义》写这段蜀军遇瘴气,颇为精彩,只不知是否有历史依据。古代行军打仗,军中流行病倒是常有的。中药里有两味,叫卧龙丹和诸葛行军散,相传是诸葛亮征南蛮时所用,大概也是附会。

抛开地理因素,按照军事实力来说,南蛮肯定不是蜀汉正规军的对手。所以,平定不难,当年的秋天就搞定了。难点在于,如何治理。你这平定了,前脚走了,后脚他们又反叛了,怎么办?因而“攻心为上”,要使他们真心臣服才是根本。“七擒孟获”的典故是我们熟知的。

收服南蛮以后,诸葛亮率军全部撤出南中。有人劝诸葛亮,应该留人治理。诸葛亮说,不留,让蛮人自治。留人治理就得留兵镇守,留兵镇守有三个弊端:第一需要调军粮,第二增加和土著的矛盾,第三使双方互不信任。

通过治戎讲武,诸葛亮安定了后方。据《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曾经为南蛮作图绘,包括天文地理,人物事实,很受当时的人推崇。南方已定,接下来,便要开启诸葛亮人生的重头戏:北伐大业。

7、北伐大业

诸事妥当,北伐开始。《三国演义》称之为六出祁山,其实出祁山只有两次。

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军屯驻汉中,准备向曹魏发起攻击。临出发前,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就是著名的《出师表》。在表中,诸葛亮阐明了当前天下的形势,并向后主推荐了一批文臣武将,寄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只是后主并未听进去,蜀国覆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宦官黄皓弄权,这是后话。诸葛亮回顾了和先主刘备的际遇,秉承先帝遗愿,兴兵北伐,目标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率军由斜谷,出祁山,浩浩荡荡,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魏国方面大概也是准备不足,蜀军打过来,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即刻就投降了,一时关中震动。此时魏国文帝曹丕已经死了,在位的是明帝曹睿。明帝派老将张合率军迎战,诸葛亮任命的先锋马谡镇守街亭,结果马谡没听诸葛亮的叮嘱,丢了街亭,诸葛亮无奈只得率军退回汉中。为了服众,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并上书请求自降三级。

街亭丢失,第一次北伐失败,可以说是最可惜的,因为这一次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此后曹魏有了充分的准备,后面所谓五次北伐渐渐成了强弩之末,实际上只是成了空口号和不愿放弃的信念。

北伐艰难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粮草供应问题。蜀道之难,运粮确非易事。因而对蜀国对诸葛亮来说,北伐的策略,是在速胜,而不利相持。魏国方面应对只需稳守,僵持一段时间,诸葛亮自会“粮尽而还”。

为了应对运粮的问题,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木牛流马,就是木牛和流马,两种东西。木牛在建兴九年的战争中投入使用,可是运粮还是供应不上,于是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大军又使用新发明的流马。流马大概是木牛的改进产品,或许更为精巧一些。所谓木牛流马,在那个年代算是重大发明了,大概是运用机械杠杆原理,使用起来可节约人力的运输工具。或许在崎岖的山路上,比推车之类的用起来方便。只是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奇。木牛是大宗运输,但是走的慢,“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流马外观看起来如象,不知道为什么不叫“流象”?据说诸葛亮改进了连弩的设计,所谓“诸葛连弩”,一次可以同时射出十枝箭,比普通弓箭的杀伤面就扩大了十倍。其他发明,如八阵图,后世也颇为知名。

诸葛亮的发明创造都是因为即时应用,解决难题,如同他读书的目的一样。可惜的是,这些发明创造最终没能帮助他完成北伐大业。为了彻底解决粮草问题,诸葛亮想到分兵屯田,只可惜当年诸葛亮病逝于军中,一代奇才,就此陨落!

8、生前身后

按照诸葛亮的遗命,他被安葬在了定军山。坟墓依山而建,墓穴大小只够放下棺材,也没有什么陪葬品。诸葛亮生前曾给后主上表,说在成都家中有些产业,够子孙后代自给自足的。自己常年领兵在外,随身衣食都是国家供给。希望自己死后,家里不要有多余的财产。生不奢,死不华,丞相真人物也!

诸葛亮死后很多年,后主不许为其立庙,老百姓怀念他,常常自发的在成都街头祭拜他。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多次上奏后主,说这样不像话,请求后主为诸葛亮立庙。后主最后没办法,终于在景耀六年同意为诸葛亮立庙,不在成都,而在沔阳。这一年距诸葛亮薨逝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这一年是蜀汉灭亡的一年。后主独立执政期间为什么坚决不同意给诸葛亮立庙?恐怕心里是有怨气的!父事丞相多年,诸多不自由,心里早就不满了吧。只是碍于诸葛亮的政绩和威望,也不好秋后算账,只能以此发发怨气。看后世明神宗之于辅臣张居正,那才真叫不客气了。

陈寿为诸葛亮作传是给晋武帝司马炎上了书,征得了同意的。陈寿在上书中对诸葛亮做了十分客观的评价,尤其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大概可总结为三点。其一,诸葛亮的才干在于治国理政,军事奇谋并非长项。其二,蜀国国力处于弱势,而诸葛亮的对手都是一时人杰。其三,蜀国军事人才匮乏,诸葛亮手中没有王子城父、韩信这样的帅才。

时势造英雄,英雄有时候不得不屈从于时势。历史的发展有偶然有必然,不是某一个人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然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045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114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120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0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828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32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9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0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3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68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6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6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06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70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