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们从苏州南门沿着古运河,一路“东吹野花”,荡荡白相相,走到盘门。一路上樱花似雪,柳丝如线,春风和煦,水光荡漾,当真是一幅流动的姑苏繁华图。
从吴江坐地铁4号线,历时半个小时,南门站出来,往东走一百来米就是古运河。在古运河边走走,无论四季,不管晨昏,都是美好的享受。
这次我们在初秋的傍晚时分到达,运河边又是不同的景致。空气中还有丝丝暑气,夹杂着湿润的湖水气息,一阵阵扑面而来。天边的一抹晚霞迟迟不舍离去,映照得天空一片绯红。
湖边成群结队散步的人流,大多是居住在此的老苏州。慢悠悠推着幼儿车的,紧追慢赶溜着宠物狗的,还有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苏州阿姨,脚步不停,嘴巴也不停,一口软糯的苏白讲着家长里短。
有句俗话说,“情愿搭苏州人相骂,不愿与绍兴人白话”。从前我们乡下,把脾气差的人都称之为“绍兴人”,我有一个表叔,这个绰号就叫了一辈子。
苏州人讲话真是好听。你是奈,我是鹅,他是俚,听苏州人讲话,好比听“说书”。若不是怕阿姨们对我翻白眼,真想一路跟着她们走下去,听一路说书。
沿着运河一路往前走,这一路上的景致实在好。石驳岸修得齐崭崭,慢慢倾斜到水边,近水的那段还铺了鹅卵石,一路延伸到运河里。
河堤边就像公园,绿树成荫,乱花迷眼,一路走走看看,不知不觉就看到了盘门斑驳的城墙。
盘门的南边就是高高的吴门桥。吴门桥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一开始由三座桥相连,晚清时重修才把桥改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单孔石拱桥。桥高约10米,是苏州最大的单孔石拱桥。晚清的时候有这样高高的单拱石桥,是了不起的大工程。
盘门外头吴门桥,是鼎鼎有名的。苏州评弹《描金凤》中,老江湖钱笃召的家,就在盘门外吴门桥堍第三家。钱笃召有个独养女儿叫玉翠,又名盘鼎(盘门外头一只鼎)、八百两头(大户人家女儿是千金小姐,小家碧玉打个八折)。
说书先生一张巧嘴,把玉翠姑娘描述得美若天仙,也把老江湖钱笃召的油滑世故刻画得淋漓尽致。明知道说书先生的故事是杜撰的,还是走上了高高的吴门桥,想去看看玉翠姑娘的家是否还在那里。
当然,如今的吴门桥边已经没有了人家。但是在老苏州的老照片上看到,以前的吴门桥堍,真的是住满了人家的。现在全部拆迁,桥边是一排粉墙黛瓦整齐划一的苏式商铺,成为了一个商业区。
站在高高的吴门桥下远眺,盘门的清幽宏伟尽在眼里。盘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伍子胥所建的八座城门之一。现存的盘门是元代重建的,至今还有保存完好的水、陆城门。斑驳的爬山虎爬满了城墙,沧桑而厚重的古城气息扑面而来。盘门城墙下的水城门里,有船娘摇着小船唱着山歌,船上的游人听得如痴如醉。
走累了,在河岸边席地而坐,看运河里船来船往。这是小时候乘风凉的一大乐事。
南门是从前苏州的轮船码头、长途汽车站所在地,是苏州城最繁华热闹的所在。从苏州到杭州之间对开的轮船每天夕发朝至,在船上睡一夜就完成了苏杭两个天堂之间的转换。
老太太们每年春天到杭州去烧香,是一年一度的大事,夜航班一直很闹猛。可惜到了90年代,随着高速公路、私家车的普及,这种慢船过一夜的交通方式已经不适合快节奏的现代人,自然淘汰了。
木心在《从前慢》中写道: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南门汽车站和轮船码头的繁华喧嚣,就是那从前的日子。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古运河边景物新, 秋高气爽净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