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第三,80年代以来的发展。
80年代跨文化交流这一学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国际范围内,由于卫星与电视技术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变得比麦克鲁汉1964年提出的地球村更小了。传统的国界阻挡不住电视电波的自由通过。国际间信息的自由流通与独立国家主权的矛盾日日益尖锐。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不结盟国家为主体的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提出关于“世界信息和交流新秩序”( The New Worl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der)的问题。这个问题引起的争论,历时20余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7年成立了国际传播问题委员会,汇集有关著作,开展学术交流同期,一些国家中的民族矛盾比较尖锐(除美国外,还有苏联、南斯拉夫和南非等国),人们也进一步认识到文化对人类交流的重要。各国学者们不可避免地介入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工作。这促进了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与国际间信息交流有密切的联系)的研究。阿森特与古迪肯斯特编辑出版了《国际信息交流与跨文化交流学指南》(Molefi Asante, William B. Gudykunst ed.,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989),集中了这一时期在跨文化交流学领域的科研成果。1983年,《国际与跨文化交流年刊》改变了编辑方针,每年就跨文化交流的一个专题出版一本专集,如构筑跨文化交流的理论、研究方法、文化、交流、民族间的交流、跨文化适应、交流语言和文化、跨文化间的外交和谈判,这种方式促进了各学科人士的踊跃投稿。此外,有关书籍大量出版的势头不减关于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问题的论文近年来也发表在《人类交流研究》( Human Communication)、《传播学论文集》(CommunicationMonographs)、《跨文化关系国际杂志》、《传播学杂志》(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黑人研究》( Journal of black Studies)、《语言和社会心理杂志》( journal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政治传播与说服》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AnInternational Quarterly)等刊物上。总之,跨文化交流学的研究方兴未艾。
跨文化交流学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中迫切的实际需要而诞生的,这使它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实用性。自上世纪80年代起,跨文化交流学的理论,进一步被应用到国际商业和国际经济管理等实用部门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培训经理人员,可以使他们具有与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成立了进行跨文化交流训练的专门机构。上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流培训班在欧洲风行起来,如荷兰的跨文化合作研究所( Institutefor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法国的巴黎跨文化管理协会都是进行跨文化交流培训的专门机构。一些欧美的大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美国花旗银行、商业联盟保险公司、BM公司、雀巢奶品公司、海湾石油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斯堪的纳维亚航空系统也纷纷设立了跨文化交流训练机构。
【case 7】自从参与第一个国际工程项目开始,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尊重、耐心和分享,而因为在一个团队里,大家的目标是共同的:完成项目。越是有语言差异的地方,甲方应更多地考虑到文化差异和语言沟通需要的成本。“One Team, One Dream”,一个团队,一个梦想。这是我最喜欢的国际项目团队合作的广告语。
参考书:
[1] 关世杰著:《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印刷;2019年2月第10版印刷。
[2] Linell Davis著:《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09月01日,第1版。
[3] 洪建中、张春妹译:迈克尔·科尔著:《Culture Psychology》(文化心理学),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
[4] 网络相关资源: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知乎等。
[5] 图片提供:微信朋友等。
2019.7.10. 于一方特书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