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学期末,学生和老师一起迎来了这个检验自己一学期学习和工作状况的考试——期末考试。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把会做的全部做对,但是这种情况身为老师的我们想一想平时发下考完的卷子,孩子马上改完拿来让你看的情景就知道,要把会做的全部做对有多么困难。于是,老师也为学生支招,如何保证正确率,那就是检查!
每一科开考前都会听到各班老师在班里对学生千叮咛万嘱咐,:“做完了认真仔细地检查,记住了吗?”“记住了!”声音响亮而坚定。老师听到这样坚定的声音心里悬着的石头仿佛也落下了,心满意足的走了。可是事实呢?
身为监考老师的我们,有时也会善意的提醒学生,写完了好好检查一遍。结果呢,大部分写完考卷的学生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坐在那里思绪开始游走,要不是老师提醒估计都不会再碰卷子一下,有少数部分学生真的在检查,但是看看他们检查的速度就明白了,好像是要再一次确定自己做的每个题都对,信心满满的一百分。
最近一次期末,一位老教师还对我说:我们让学生检查,他们其实根本就不会检查,也不知道怎样检查,说出来只是让自己舒坦些罢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检查呢?学生就没有办法学会检查吗?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百度百科)
也就是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把自己原来做题的思路重新思考一遍,有没有存在错误。
举一个例子:1dm=( )mm。这种单位换算的题,尤其是中间又跨越一个单位时,学生经常做错。在纠正错误学生时,我经常这样问:要求分米与毫米的关系,我们是不是首先要找到这两者共同与哪个单位有联系呢?(有时会细化到1分米等于10什么?那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厘米。那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厘米与毫米是什么关系?最后根据数的组成找到答案。到这里还没完,要再次复盘一下刚才思考的过程,我们是怎样做这个题的?(先找到分米与厘米关系。)为什么我们用到单位厘米呢?(因为厘米与分米毫米都有关系。)那么以后再遇到这种跨单位的计算题,你知道该怎样做吗?找到一个与他们共同有关系的单位,再计算。其实最后一步再一次复盘原来做题的思路很重要,即思考原来的思考过程。因为这样学生才知道为什么要用单位厘米,以后遇到其他题也会有思路。
其实这种思考自己原来思考方式的能力其实有一个名字叫做元认知(metacognition)。
metacognition: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one’s own thoughts processes.(Wikipedia)
元认知能力: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考试时检查的过程就是学生再一次思考自己原来做题的思路。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检查?又为什么有绝大多数学生即使检查了也找不到自己的错误?不止是考试,我们在平时作业、习题中经常定义学生的“粗心大意”、“马虎”、“不动脑子”是不是也是由于学生缺乏元认知能力?是不是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再去思考原来做题的思路?而我们用马虎,粗心与不动脑子是不是过于简化这个行为了,这样的定义是学生会,而做错,导致学生不会再一次去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原来做错的过程)。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呢?总不至于告诉学生把你原来思考的过程再思考一遍吧!这也太粗暴,难执行了。如何从日常教学一点一滴培养呢?
1、坐享(meditation)。关于坐享有很多名字,如禅坐,静思,冥想......让孩子不说话闭上眼睛,平静呼吸两分钟(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延长至五分钟,十分钟,熟练了可以再次延长。),这也可以让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地开始一天学习。美国Altschool明星教师Paul课堂上孩子们早晨就有这一项活动。
其实这短短的两分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可能相当于几个世纪......确实,这样枯燥的做着会让他们主观时间过得很慢,很慢。这个过程中比较难的地方在于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一旦发现走神马上回来继续关注呼吸。发现了么,坐享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走神了不也算是对自己思考的思考吗?而且现在已有科学证据表明,坐享对大脑有很多好处。让学生用起来把!
2、多向学生提问一些启发式问题。如你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课堂提倡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当学生回答出某一问题时,可以趁机向学生提问,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比如上面的例题,学生说完后,教师可以问为什么要把分米换成厘米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3、反思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反思机制。准备一个错题本(这个方法好原始),记录自己的错题,写出做错的方法,再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反思自己当时是怎样做的,自己是在哪里不会了,在哪里遇到困哪了。这个过程一开始很困难,可以先让学生每天记一道题开始(可以根据年龄制定频率),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批阅。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很差,有了老师的监督这个错题本的使用应该会不错。另外一个就是学生容易记那种特别简单的题,尽量让学生选择稍微复杂一些的,如解决问题之类的。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和耐心。虽然一开始很费力,但是倘若以投资角度来看,这也可以算是一项低成本超高收入的投资。为了孩子,何不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