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云听荷
新学期“双减”令下第一个周末,朋友圈内随见家长们带孩子出行的画面:骑行的、登山的、参观博物馆的,一幅母慈子孝的画面。凭心而论,双减令如真正落实到位,对每一个家庭来说,确实是福音。
双减政策既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但作“减法”的背后,更要考虑做做“加法”。于家长而言,要作陪伴时间的“加法”。即作“共读、共练、共游”。
共读,家庭亲子共读。对小学低年级而言,亲子共读,适时引导对话,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对中高年级孩子而言,亲子共读,读书、读报、读社会新闻,看优质纪录片,电影,甚至带孩子追一次高质热剧(《觉醒年代》这样的剧就应该让高年级孩子追一追)讨论赏析,无疑能提高孩子的鉴赏思辩能力,开阔视野,深化思维、深度思想。
共练,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书法练习,孩子练字或练笔时,家长也可同室练练硬笔或软笔书法,更可用文字记录一二。家长更可以和孩子一起晨诵暮吟,读诗读词,丰盈心灵。一个家庭,有墨痕,有书香,有诗情,这个家庭是光芒万丈的。
共游,双休日陪孩子郊外逛逛,放松怡情;饭后小区或江边湖畔走走,聊聊所见所闻,融洽亲子关系,回家后,各自抒写随笔,何乐而不为?
对孩子而言,双减背后,我们更要作一些能力上的“加法”。在“思考力、自信心、自理能力”做做加法。
适当有质的课外培训班,对一些乐学善思的学生而言,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但是对一些学习懈怠的孩子而言,纯粹是填鸭,消磨时间。疲于奔命的结果是照样“原地打转”。学校的课程知识点还未消化,校外培训班的又塞进来,他们没有时间消化,长而久之。消化不良,自然是学了个寂寞,学了个双眼无神。
让孩子多一些思考消化的时间。针对课程内容设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孩子学得轻松,把愉悦的思考延长,锻炼深度思考力;课内中队学习活动,课外家庭活动让自信心饱满。提倡劳动教育,让孩子学会收纳整理,学会做菜,学会做家务。自理能力上作“加法”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双减背后,教师的责任更大了。如何作加法?向课堂要质量,作业设计下足功夫。精减作业的背后是吃透教材,在设计有效优质的作业上作研究。无效、没有意义的琐碎作业砍,课堂上八分钟精练,课外知识点巩固迁移作业适时高效操练。
双减,并不是家庭放任孩子,家长一边抱怨培训班没得送一边当甩手掌柜;双减的背后并不是一味来加重老师的工作负荷;双减,并不是让孩子回家啥都不干,游戏手机嗨起来。双减背后,加法如何加?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家长多一些陪伴孩子的时间,见证孩子们生命中每一刻的成长,确实是最长情的告白,最欢喜的人间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