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进步不止。这里是椰子私塾。
昨天我们了解了中唐及宋的文化及发展的社会背景,今天我们了解宋、元朝时期的山水画。
❶ 山水画缘起
山水画在宋元达到一个高峰,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正如商周青铜一样,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山水画古已有之,但主要是作为其他题材的衬托。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题材,要到中唐前后。作为一个画种,其成熟和高峰在宋元。
1、绘画题材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偶然的,与社会变化、审美趣味不无送给。理想化、牧歌化的山水田园生活,是世俗地主阶级出身的文人士大夫的退避之地、精神寄托。
2、还有禅宗,作为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对于自然的重视,也肯定影响到了绘画。
3、一个事物兴起的原因是复杂的,不可简单归因。
❷ 无我之境
1、五代画家荆浩重视写生,提出山水画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强调形似的同时要表达自然对象的生命。即不满足与外在形似,而追求内在神似,这成为中国美学特色。
2、北宋山水画基本被塞满的画面给人深厚的意味。它营造出了一种无我之境,“无我”指的不是没有个人感情在画中,而是情感思想没有外露,是托物言情。正如陶潜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❸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到了南宋,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演变。
1、以帝王(宋徽宗)为中心,追求细节忠实的院体画发展到了顶峰。比如争论花蕊的问题。
2、与细节真实并行的是另一种美学趣味:诗意追求。“踏花归去马蹄香”。以诗为题作画。
3、宋代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文艺的朝代,上至帝王官僚,下至地主士绅,构成了一个庞大也更有修养的文化阶层。它的审美趣味总体上是优雅纤细的。
如果说北宋山水画重在写实,是“无我之境”,那么南宋山水画开始引入“人”的意念主题。这是宋元山水画的第二种艺术境界。它开始注意以虚代实。
❹ 有我之境
审美趣味的变化与社会环境不无关系。蒙古族统治中国,汉族文人士大夫背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转而将人生精力寄托在文学艺术上。文人画在这一时期正式确立了。
1、所谓文人画,最大的特征之一便是文学趣味。每为第三种山水画艺术境界,它极力强调人的主观意念。画上题诗也是这一时期兴起的,也反映了文学与绘画的密切关系。
2、文人画还强调笔墨意趣。绘画不仅仅在于描绘自然,更在于线条、色彩本身的笔墨意趣。这种笔墨意趣反映了创作者内心世界。
3、文人画,常常是书法、绘画、文化集于一身。它追求的不是高超的技巧、逼真的画面,而是作者自身修养的外化。
有我之境发展到明清,便形成了一股浪漫主义的洪流。形似进一步被抛弃,写意成分更大了,“我”之个性也更突出了。由此可见,元画只是一种个性特征的萌芽。
10个月阅读40本书,包括:自我管理、沟通协作、心理学、逻辑思维、社会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商业素养、哲学素养、生活,每周一本书。希望能够做到——今天比昨天聪明一点点。
这是艺术素养部分——《美的历程》 (下)(作者 李泽厚)精读版的阅读笔记。Day-4/6。
Keep 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