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靠近写作
我是写作课15期的学员,但在小米老师开13期课时我已经注意到招生,但因为自己没有任何写作基础、工作内容也没有沾边,所以一直犹豫着……
默默的关注,直到6月份再次开课,我也刚好有空闲时间,感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果敢的报名,开始系统学习写作。
30天的写作训练营,除了10节正课,还有苏末老师每晚的解疑答惑,小组群的积极讨论……这些,都让我真正理清了写作和运营公众号的初始脉络。
7月结课后,我开始坚持一周写2篇完整的文章。因为小米老师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贰
变故停写
9月11日下班还没到家,就接到堂哥电话说正在送我爸到医院,叫我自己马上过去。当晚,从急诊输液到凌晨手术,我第一次急迫感觉到健康的重要性。
由此,开始了在医院陪护、公司请假、停止写文的日子。
以前的误解,总觉得在医院陪护会有更多时间看文输入,但事实是:没办法,医生、护士频繁的来回检查,病人不时的各种需求,抽空了只想补眠……完全没有精力留意身边可发展成为素材的故事。
全身心停止写作18天后,亲人出院、正常上班,想再次执笔把这段经历写下来时,却发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切入引出,忘记了怎么写文章……
纠结徘徊了一周,多次提笔却没能写出完整的文章,从刚踏上写作之路的小白,再次打回原形。
既然没能产出,不如先输入,重温写作训练营的语音课件、课堂笔记,重新开始练习,一点点找回写作的感觉……
三
复盘总结
01 不知道写啥,没有素材
看书,看剧,走出去与人交流……素材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小米老师说日常看剧、与朋友会谈时都会随时把某些能引起深思共鸣的句子摘抄下来备用。
或许,我能从医院陪护这段经历中,引申出“住院18天,窥探4批同房病人身上的小故事”。
作为写作者,要随时随地观察、留意身边人事物,思考是否可以提炼为观点,成为一个好素材,由此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脱离大众、接地气、引起读者共鸣。
总有一些小观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延伸出来,最后做情感升华,一篇文章的初稿就呈现了。
02 找不到切入角度
老师说:一件事情有多个角度,去发掘别人想不到的一面,写得自然且不是博他人眼球,这是个技术活,说实话很难。
而我能想到并做到的只有输入,做最大限度的输入;多看多写,研究别人爆款文章的切入角度、写作方向。同一个题目若是自己写,要怎样才能引人注目并且理所当然。
或许此时我又能写出一篇“不要再说农村人素质低,这是误解”
03 完成比完美重要
多执行,少空想。
对于写作,总是把自己想法放在心里担心犹豫,顾虑很多,这样只会一直停留在“想”的层面;千万不能闭门造车,要先行动起来。
在还没有整体思路的时候,要先设定最后期限。先列提纲,有了观点框架,再慢慢“填肉”,最后修改润色。
不要总担心写出来不完美,细节没有底线。先做了,有个初稿呈现出来后,才有机会做针对性的修改,比永远只停留在脑中“想的很完美”重要百倍。
抛弃完美的想法,去做事情,即使不完美。
04 写作目的是什么
经历亲人住院的时候,我才忽然明白,这世间除乎生死无大事,但没钱,却是最现实最无助的事情。现在,我28岁,前所未有的渴望赚钱,渴望改变。
当初开始写作、做公众号,只是单纯想记录生活、分享经验,若有机会才是变现,从容选择;
但现在,我更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提高写作水平和文章质量,投稿直接赚钱。
或许写作目的变得市侩了,但我必须承认,要写,就做个能赚钱的写手。只有真切的从中获得满足之后,才会拼命去做,才会真正爱上写作,努力学习更多,形成一个有效的闭合链。
“天赋才能出作品?”这不是必然的,更多时候是坚持促使作品的诞生。
写作是一件长期、日常的事,需要坚持,不断的输入新知识,思考事情的维度,沉淀内化后再输出。要做成大V,必须深耕。因为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领域 。
我想变得更好,我要变得更好,所以我从新开始复盘写作。先写了,再修改;先写了,再坚持。
借用小米老师《行动变现》的一句标语结尾:
没有幸运,只有因果;
你行动的轨迹,决定你进阶的层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