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只有他知道一切》
人性的狡黠与阴暗背后,或许是面对命运时的无助与彷徨。
在我读过的犯罪小说中,我总是偏爱发生在北欧和西欧的故事——那里人烟稀少、潮湿阴冷的环境无疑给犯罪小说紧张压抑的气氛锦上添花。然而,不同于我的预期,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拍电视剧的小说。
我本以为,这本犯罪小说也会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注重于对案件发生之前的一系列事件描写来埋伏笔、做铺垫,在细微之处不经意间透露蛛丝马迹,使读者享受推理过程的同时慢慢还原真相。
但并非如此。案件十分简单明了:丈夫殴打了妻子。没有费尽心思的预谋,没有亡命天涯的逃脱,没有斗智斗勇的追捕。使人好奇的只有一件事情:一个儿童书作家,为什么突然使用暴力,对他琴瑟和鸣的妻子拳脚相加?
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似乎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答案;或者说,作者并非专注于答案本身。全书分为四大章,每一章的每一个小节都以一位不同的人物命名,以这一人物的第一人称来讲述一段往事。从第一句话开始,这本书就缺乏犯罪小说中常见的紧张感,因为作者的意图并不是解析一件令人发指的案件,而是还原一个压抑扭曲的人物:奥利弗,只有他知道一切(unravelling oliver)。
有趣的是,unravelling一次在英文中既表示未拆解的、未被理解的,也有烟消云散的含义。
#高能预警:下方含剧透
奥利弗,只有他知道一切,只有他知道关于自己的一切,关于自己悲惨压抑的童年、关于自己扭曲可悲的心理,关于自己密不可言的罪孽与救赎。没有一个人认识真正的奥利弗,他还活着,却已经决定踏进坟墓。
张弛有度的节奏和丰富的人物素材,以及围绕一个人的一生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故事,正是我认为其适合影视化的原因。
#高能预警:真的要剧透了
这样全方位的叙事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使奥利弗这个人的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即使涉及了种族歧视、宗教信仰等一系列我们并不熟悉的语境,也不难引起人的共鸣。他符合我对心理学的全部了解:遭遇抛弃的悲惨童年使他终身渴望得到认可,他可以面对闪光灯侃侃而谈,却会因为父亲的无视而焦虑万分;最后人们把他关进了精神病院,他仍然会不时想起自己从未谋面的母亲,并因此泪流满面。他的青年时代穷困潦倒,自卑且内向,渴望“正常人”的生活。这种自卑与对自身的厌恶蒙蔽了他的眼睛,即使他变成了一位成功的作家,一个英俊高大的男人,他的心里依然住着那个因为把果汁撒到身上而不配见到父亲的男孩。他能够理解人们的情绪,但从来不懂什么是爱。为了掩饰他的自卑,他抄袭、偷窃、爱慕虚荣,他视他人的真心为无物,用压迫和伤害他人来安抚自己绝望麻木的灵魂。
直到最后,他仍然说:我想努力做个好人。他仍然没有真正的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他知道别人对他的评价,但却毫不在乎,他认为自己的错误不过是相当于用足球砸破了别人家的窗户,是可以用借口和狡辩逃过的错误。
奥利弗决定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他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名誉,失去了房产,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可挂念的了。人们总是一无所有的来,也将一无所有的走,但不同的是,奥利弗在这一宿命般的旅程中从来不曾拥有。他曾窥见光明,却又亲手葬送;他从未被人理解,真正的他或许早已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