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回顾与书的生活,终究离不开成长的历程,你有没有过一本能够称得上引领生活、指导人生方向的一本书呢?对于我,在我17岁上寄宿高中那年,读到《傅雷家书》是我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事情之一。
这是一本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也是一本儿子和双亲的交流历程,因为这样的一本书让青春期的我知道原来还可以和父亲这样交流。那个时候没有微信,手机也没有很流行,在我们这种普通家庭,能够用得上电话已经算是不错了。我当时是在上寄宿式学校,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想家的时候要从每个月零花钱里省吃俭用买电话卡到电话亭去打电话。我羡慕同学有能够在自己迷茫的时候给自己方向的双亲,而我的父母平日里更多的是要忙于挣生活,没有太多的能力能够时长陪伴我成长,能够上学是父亲一生的遗憾,他也把这个遗憾弥补在三个孩子身上,我在中学的时候更加理解而且心疼父亲,把学校里的事情讲给他听,他只收信,却从未回复过我的信,因为文字的匮乏,他只有挣生活让孩子的行动,却没有太多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在那个时期,是这本书给了我父亲的力量。读这本书就像是与父亲在对话,我感谢有这样一本能成为“父亲”的书。
1、书里映衬我的脚步。
“你的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成绩。”傅雷这样在书信中写道,读这样的话语,出自一个父亲,越发更有哲理。我在高中三年的时候学习上是很刻苦的,但却不是最刻苦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睡醒一觉总是发现有人在秉灯夜读,我的生物钟无论怎么调整却也做不到熬到深夜,但是我却有一番好心态,在高考的时候,第二门是考数学,题目非常难,据说当时是启用了备用卷。我清醒的记得自己当时是在考场上出奇的冷静,卷子发下来之后,首先浏览一遍题型,便笃定了所有会做的题目一道不能出差错,做到会的全对,不会的尽量做。从考场出来之后,很多平日里学习刻苦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哭的一塌糊涂,我却信心十足,成绩出来之后,如预期一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想我是很受《傅雷家书》影响的,甚至已经潜移默化影响了我的行为,跟着这样一位有学识和见解的“父亲”沟通,让我在成长路上学到很多。我学着傅聪给父亲写信的样子,描述学校的环境,讲述我在学校的生活,成为父亲最期待的事情,有时会高兴的讲给母亲听,念叨着上学多好,闺女长大了。父亲的高兴,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
2.书里有父亲的影子。
“一般小朋友,在家自学的都犯一个大毛病,不关心大局,对社会主义个改造事业很冷淡。”“我们家里的空气绝对不是单纯的,一味地音乐,音乐,音乐的!”傅雷话总是能让我想到父亲,我们家里不算是富裕的,却很少看到父亲和母亲一味的、单纯的为钱发愁,他们每天忙碌的很幸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很有奔头儿!父亲识字不多,小学偷着上的而且五年级肄业,这样的父亲却喜欢书画,喜欢看新闻联播。每天晚上7点只有是有时间,电视节目必定是央视《新闻联播》,这是多少年雷打不动的习惯,父亲舍不得买衣服、买吃食,却舍得花上大几百买一套家训的字画挂在家里的墙上。这在农村,很多村民会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在父亲那里却喜欢的不得了。
3.书里有教育孩子的道路。
如今自己也为人母,想想教育孩子之道,依然是很感谢这本书。19年之前读的是简装本,很多段落只知道大概意思,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最近买来精装版又开始读起来,依然感触很深。书里没有目录,记录着13年来197封信的内容,每一封信的内容可读性都非常强,依然能够引用到如今教育孩子的宗旨上,对于艺术的追求、对于人生的探讨、对于困惑的解读,文字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内容还有一种疗愈和思考。儿子今年二年级了,在如今微信、手机普及的时代,我慢慢引导他通过日记、留言条的方式进行交流,收获长大的感觉真的不一样。
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孩子,也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家长,可以说是成长路上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