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用“也许”这个词。
大概是生命中的太多事情充满不确定性,而我倾向于用“也许”去给自己增加一分希望。
“你说他还爱我吗?”,“也许是还爱着吧!”
“我感觉你变了!”,“也许吧!”
其实哪有那么多“也许”,不过是喜欢用“也许”这个词去掩盖内心的不安罢了。
懵懂的年少,我们口无遮拦,直率坦荡,说一不二;成年的现实,我们谨慎小心,你瞒我瞒,不再果敢,不确定中是动荡不安的内心。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人都应该坦然面对真实,这种毫不掩饰从而显得单纯,明朗,事实上,很多的事情并不是表面上所呈现出的“假象真实”,不过,我对真实的欺骗着实是厌恶的。
对于欺骗本身,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就“也许”这个词引申出的个人看法。之所以喜欢用“也许”,是因为我自己本身从早到晚扮演着滑稽角色来欺瞒自己的心。在我看来,倒是那些看起来云淡风轻,满嘴喊着“单纯而明朗”的人,抑或是相互欺骗去信以为真的人,才是令人费解的。
我觉得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清晰地明了自己已不是年少的样子。
或许是明白了生活本该是这般模样,我们不再选择拼命讨好,逗笑他人,从而选择了欺瞒自己的心。
你瞒我瞒这种现象是必然存在的,但是诉诸于人本身,大部分人都会习惯遮掩事实的真相,欺瞒着他人,欺瞒着自己,以维持这本该如此的客套。
这多少都不是一种值得宣扬的现象,但我们心里却也都明白,所谓的“真实”大多是裹着的糖衣炮弹,经不住揣摩,考验。
是不是长大之后,我们都变得不解风情?
我们不再愿意迁就了,也不再是可以听着那些“好听话”就能安然入睡的人,可话说回来,我们还是戒不掉这风情,从小到大,我们都还是更喜欢听“甜言蜜语”。
现在的我大多数样子,满脸都写着“生人勿扰”,这种冷漠感,是我年少时最讨厌的表情,这是多年后的我,怎么也不愿意承认的。
冷漠的我,用“死相”形容最合适不过了。
那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样子,却是我用来伪装怯懦的自己最有效的一张牌面。
微笑着静默互望,笑却比哭更可悲,大抵不过如此了。
卢思浩说:“我相信的事情,不要再嚷嚷了,我喜欢的东西,不需要认同了”
的确,我们能自我认同就已经很好了,我们需要自我认同所带来的能量。
也许生活中有太多不真实存在的时刻,不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清醒的自己,知道该干嘛不该干嘛,越来越清楚和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也不是努力坚持就能去变得更好,我只能坦然接受生活给我抛来的所有问题,无论怎样,我都希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希望你也是。